适度焦虑是好事,一个人为什么焦虑,是因为自己在努力向好的一方面发展,焦虑表明你正在改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焦虑而感到骄傲自豪。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心理学医生王彦玲介绍说,稳定的心理状态利于考生正常发挥。青少年在考试季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是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分为考前焦虑、考试中的焦虑和考后焦虑。
考前焦虑一般表现为:在重要考试前,学生心理紧张,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学不下去、拉肚子、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孩子对学过的东西感觉很陌生、想不起来;也有的孩子表现出异常烦躁,在家里容易发脾气,在校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
考试中的焦虑一般表现为:拿到卷子后,手抖、心慌、出汗、大脑一片空白;看着考试题眼睛发花、连字都认不出来;考题念了好几遍也不明白意思等。
考后焦虑一般表现为:考完试后着急对答案,每天坐卧不安地等着成绩公布。考后焦虑大家相对关注得比较少,主要关注点集中在考前和考试中的焦虑。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考试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每个人都会有,说明你对考试的重视。人们对自己认为重要的考试才会认真准备,这种重视有助于得到更好的结果。因此,适度焦虑对人是有益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初中生考试经验少更容易焦虑,这种考试焦虑在成人中也常见。比如应对研究生考试、职称考试、面试等个人认为重要的考试,每个人都会紧张。因为都想取得不错的成绩,相比成人,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因为成年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一些。比如初中生,中考对他们来说是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考试,因为参加重大考试的经验比较少,加上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初中生更容易出现焦虑状况。成年人经历的多,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把考试也看淡一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怎样才能化解考试焦虑呢?考前调整心态的四点建议:
一是要认清焦虑是个正常状态,每个人都会有。临近中高考一两个月的时候,一般人都会陷入到焦虑中,因为大家都希望得到好成绩。你觉得自己看不进去书很着急,其实别人也同样看不进去书,到最后一段时间拼的是什么?拼的是我们的心态,心态要放平,按照自己的步骤查漏补缺,而不是焦虑到坐立不安。
二是要降低目标。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过去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清华北大就一步登天”等说法,现在来看,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项经历,后面的道路还很长。考生应该降低对这一次考试的期望值,人生需要的是不断地、不停地努力,不以一次考试的得失成败论英雄。如果非要考清华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只报这一个,其余填的是不服从分配,试想而知,这种情况下你的压力事非常大的,平时设置一个高一点的目标是为了激励自己努力奋斗,考前要降低目标,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希望越小,失望越小。也不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悲事。
三是要降低对平稳心态的追求。刻意追求心态平和容易适得其反。虽然之前说拼的是心态,但也要适度,而不是刻意。心理状态虽然对考试有影响,但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说绝大部分人的考试结果和他们平时的学习成绩是匹配的,高考是对同学们12年来学习积累的一个检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剩下短短几周的时间,变化不会很大,考试结果顺其自然就好”。
四是要做好复习计划,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复习。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临近考试,不要总去想结果怎样,活在当下,认真做好每一天该做的事。如果复习不完,能复习多少算多少,复习没有完美的时候,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做就可以。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