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3.12》祭神如神在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冰雪译文】

祭祖就如同祖先在场,祭神就如同神在场。孔子说:“我不亲自祭拜的话,就如同没祭祀一样。”


钱穆说古有“牲牢酒醴,香花管乐”,一番奢华做派;今人呢,电子花车霹雳布袋戏、麻将连街摆起哗哗响,这是打着祭礼的招牌,连一滴同情的眼泪也不表演,一丝庄严的神色也懒得做做样子,甚而以祭奠的名义拍照片发朋友圈,证明自己是和某大咖大款亲上加亲。这就是孔子下一章说的“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不干好事获罪上天,给与老百姓连年“白骨病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战乱伤痛,拜什么大神都无用。


有些注解认为孔子虽然博学多才,但讳疾忌医不谈“怪力乱神”,“问不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事实上孔子对祭祀仪式是最懂的和尊崇的。孔子曾经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洋洋乎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就是这样真诚的不可掩盖啊!”

(《论语1.13,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诗经·大雅》也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宋朝韩愈也有诗云——“ 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所以,关于祭祀,孔子的态度一定是尽其诚敬、心诚纯笃,没有可争议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