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最初是企业培训用语,通常形容培训过程中能够提供给学员的纯技巧。以干货的多与寡评价培训老师的水平的高与低。通过培训学习获得工作技巧是对的。但是,如果片面地追求干货,只去追求技巧的学习,那无异于守株待兔或是刻舟求剑。以上这两个成语说明的是片面、孤立、机械地使用技巧所带来的危害。可见千年前的中华古人便早已深谙其中道理。那为什么我们当代人却喜欢盲目地追求技巧呢?看来,这与各自时代背景相关联。当代是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是快餐的时代,是急功近利的时代。而古人的时代是崇尚自然的时代。花儿慢慢地开,猪慢慢长。不用生长素,虽然没有但也没有发明创造的必要。生活节奏的慢速养成了凡是喜欢悟出深刻道理的习惯。
今天我们来求解一下技巧背后还有哪些重要的因素。技巧从哲学上讲,他属于事物的表象,通常是零散的、是先验的。技巧难以汇编成册,因为他相对灵活,貌似学到一堆技巧,便以为掌握了做事情的方法,那是大错特错。而方法属于普遍规律层面的食物,技巧属于个别现象层面的事物,两者不可混淆。方法的学习比技巧更加困难,因为需要思考,需要提炼。通常我们掌握一个事物并发现他的运作规律的时候,此规律是由若干相对不变的要素构成。例如网球场上赢得比赛。有五大要素:深度、角度、弧度、速度和旋转。网球训练也包含技术、战术和心理这三个要素。技巧和方法分别是个别现象与普遍规律层面的事物,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共同作用。再例如安全驾驶也可以分为技巧与方法。技巧可以是观察道路上变化的技巧。还有堵车预防追尾的技巧等等。而安全驾驶的方法是什么呢?是速度、预判和情绪这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看来方法比技巧更高级。
最重要的是技巧与方法层面两者背后的因素。即观念层,俗话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认知的差距。观念的差距决定财富的差距。此观念层更是价值观层,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对错、是非、美与丑。家庭教育离不开它,谈婚论嫁更离不开它。中华古人把三个层面早已给出最好的诠释。“道”“法”“术”。
干货会毁掉你的学习。学生在学校通过大量刷题,提升考试的分数是干货的思路,最终考上一流大学并顺利毕业又能干些什么?充其量是一名考试高手,是不会思考的书呆子。片面追求干货在企业培训当中更是致命的。培训后手里拿着数不完的工具和表格还有模板,脸上一片满足。当上级让你写一份上半年的工作总结报告,你却为何茫然而不知所措呢?干货太干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