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女儿跟着我们看电影电视,总爱问“妈妈,这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样的问题,我不由地想起童年时我也总爱问这样的问题,后来青春年少看到一些不良现象,也总怀着哪怕与之同归于尽都值得的愤慨,初入职场的那几年常常因一些是非曲直钻入牛角尖。
那时的我,总想辨个黑白分明,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恨不得给这个世界划条分界线,把好人坏人分队排排坐。如今,年纪越长,就越来越能体会,这个世界除了极少部分是纯粹的黑与白,绝大部分的属性都是“灰”,芸芸众生万事万物,皆是如此。
年少时极爱看那些“好人好到极致,坏人也坏得彻底”的脸谱化严重的作品,在那样的故事里给自己代入“好人”这个角色,惩恶扬善,匡扶正义,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心理高潮。一切的发生,都是自己内心的映照。彼时,我想那种“好”是我的需要。然而现在再看同类作品,看到的已与以往大有不同。纯粹的黑白滤镜已经褪去,人性中的灰才是最本真的底色。
《后会无期》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我不是太赞同后半句,却真切地觉得前半句是真理。因为真实的世界远远不在“对与错”的二维平面上,而是一个充满对错、善恶、公平与偏见的各种色彩组成的多维综合体。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接纳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最近刚刚看完新生代作家肥肥安的小说《了不起的背锅侠》,这种感觉更甚。这部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海外留学回来的富二代程觅雪在万国这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就职公关经理。万国在并购竞品公司S集团后,大量曾经在公关战场厮杀的敌对员工涌入到公关部门,程觅雪等旧部沦为了公关事件中的背锅侠,成为职场鄙视链的最底层,郁郁不得志。此时,公司赴海外的员工旅行团却遭到了突如其来的武装劫持,万国因此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公关危机。程觅雪等人临危受命,成为解决危机的中坚力量……
故事很精彩,尤其是女主一派的复仇依然看得我心潮澎拜,只是看完之后,我想有一些东西是比单纯地评价好与坏更重要的。对错与好坏的标准从何而来?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人性中的灰?又如何映照自身,完善自我?
一、好坏对错?警惕“自我拥抱”
“好坏对错”往往是一种主观判断,即某件事情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信念价值系统,通常我们也会叫三观。符合三观的,就是对的;不符合的,就是错的。而我们的信念价值系统又形成于何处呢?我们的原生家庭,在学校接受的教育,社会的影响,应该说这些共同塑造了我们的三观。在这些因素当中,又属我们的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影响最大。你看,我们每个人的三观,除去一部分社会群体道德观念,我们的很多细微观念是不同的。这种细微处的不同,它往往无关法律道德,但却最常作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记得看到过有一对夫妻的离婚理由是“挤牙膏的方式不同”,乍一看觉得这个理由实在是搞笑至极,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其背后反映的信念价值观问题吗。丈夫大大咧咧,每次挤牙膏都从中间乱挤,挤完之后牙膏口总是残留一些膏渍,有时候盖子也忘记盖上,直接扔在洗手台上。妻子呢,爱干净整洁,做事喜欢有条理,每次挤牙膏都从底端开始一点一点挤,若是不小心有牙膏溢出到口子周围,必定用纸巾细细擦干净,盖子盖好,放回原处。
试想,这样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妻子要收拾丈夫留下的残局,而丈夫要不时接受妻子的怨言,长久下去,必然爆发。“你怎么能这样挤牙膏,弄得到处都是,又不收拾”“不就是一个牙膏吗?至于吗?”于是双方都认为对方是“错的”。其实,没有人规定挤牙膏应该怎样挤,哪种方式才是正确的方式。只不过夫妻双方由于所持的信念价值观不同,就认为对方是错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错好坏并不如我们认为的那样真的存在,一切皆因我们的三观不同。
在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迪纳武装劫持事件中的受害者陈盛年,在事件后通过程觅雪之口让公司得知受害者团体要集体起诉的消息,并从中获得自己升职加薪以及儿子在美国名校的入学资格。事后反应过来的程觅雪在陈盛年办公室指责他的这种行为,就是因为在程觅雪的价值观中,这种利用他人谋求利益的行为是可耻的,是错误的。而陈盛年一句“你在这事当中就没有私心吗?”就让程觅雪语塞。因为她在这个事件中奔走为的也是能解除集体诉讼的危机,获得派系斗争的胜利。陈盛年与程觅雪,看似谁都有各自正当的理由,也各自有“错”的地方。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自我拥抱”倾向,一般来说,拥有这种行为倾向的人大都看重自己的价值观,并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当我们陷入“自我拥抱”时,很容易得出“对错好坏”的简单粗暴答案,然而当各自的对错好坏标准碰撞之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这只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不同罢了。一个成熟的人,首先就要警惕这样的自我拥抱,接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从更多角度去看待人和事,才能看到其丰富与复杂。
二、生命各有艰难,人性中的那些灰
在很多小说作品中,倾向于将人物“脸谱化”,这样的人物通常只是一个标签而非活生生的人。真正的人是有血有肉的,是丰富立体的。而无论这个人物当下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都能让读者看到这是有理由的。我觉得《了不起的背锅侠》这部小说,让我佩服的是在这里。
在小说里,虽然塑造了对立分明的正派反派,但是在人物的塑造上并没有太过于标签化。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反派的其中一个代表黎娅,身为公关部总监,经常逃班不作为,甩锅给下属。心机深重,挑拨离间,出售公司的负面新闻从中谋利。对待下级目中无人,对待上司又极尽巴结之能事,在他人没落之时趁机落井下石。这样的一个人可算得上是一个恶人了。
可是,这样的人从小到大因父母离异被孤立,努力学习考到了北京,为了留在北京进了一家电视台,却在那受尽鄙夷。这一路走来,从来没有得到过丝毫的朋友的温暖。偶然一次宣讲会上一个中年男人的问候被她紧紧抓住,从电视台出来之后就进了这家公司做了男人的下属,卖力工作,取得一番小成绩之时,想把母亲接来北京却又得知母亲患癌症的消息。于是自觉缺失陪伴亏欠了母亲,就让母亲住最好的加护病房,并时时逃班去照顾母亲。
从来不知友情为何物的她,只知道不择手段地往上爬,过往的经验告诉她有权有钱才是王道,于是当她身居高位之时,将之前所受的屈辱一并以颐指气使的方式给到那些下级。为了母亲,她不能丢掉工作,于是在公司巴结上司及相关利益方。又因母亲医药费问题,泄露公司机密牟取财富。在最终事发之时,因那年上司的一个温暖问候,将责任统统揽下。在她看来,也许那就是爱。黎娅是恶人,但也有其坚守的关于爱的诠释,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对多年爱慕的那个男人。
当然无论生命怎样的艰难都不能成为作恶的理由,只是从多角度去看,可以提醒我们自己对万事万物多持一份慈悲之心,多一份接纳与理解,不随意评判。有一句说:“当你想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记住不是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你所有的优越条件”。不说女主程觅雪,海归富二代、前男友是董事会成员,这些主角光环可以让其毫无后顾之忧地惩奸除恶,就是程觅雪的同事兼闺蜜尹冰,本地人,有一套自购住房,这些条件也比不计其数的打工族好过太多。
慈悲,并不是纵容作恶,而是看待人事更加多样化,去接纳人性中那份最大面积的灰,因为那才是真相。只有接纳了这个真相,我们才能与他人和解,也与自己和解。这份慈悲,不仅仅是对他人,更是对我们自己。
三、你我皆是他们,灰色里亦可绽放多姿多彩
程觅雪在反派落败之后,为了报当初自己受辱之仇,将佟林“赶尽杀绝”,用手段让他因涉嫌吸毒被抓。让我们看到这位一直以来正气凛然的女主身上,也暗藏着那一丝丝的黑。而其他人物,如程觅雪的上司孙夕照、CFO陆欣怡,甚至是闺蜜尹冰,也都各自在这场硝烟中,用伎俩也好,接下他人抛来的选择也罢,为自己争得利益。
当我们去看这些人物的时候,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一点点自己的影子,可以说你我皆是他们。如他们一样,我们的生命底色也绝大部分是灰色,介于黑与白之间。如果我们用纯粹的好人与坏人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终将无法得到答案,也会令自己痛苦异常。一位朋友一直对自己的恩师崇拜有加,直到一次偶然看到恩师在风月场所,朋友大受打击。跑去质问恩师怎么能做这种事,恩师叹息了一声说:“我也是人呐”!
无法接受别人的不完美,会令你攻击他人;而无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则会自我攻击。在与一些有抑郁倾向的来访者沟通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他们对自我是非常不满的,身上大大小小的缺点都会进行自我批判。这样长期的自我攻击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
这个世界没有人是完美的,心理学家荣格关于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一个人有善良也会有邪恶,有自负也会有自卑,有阳光也会有阴霾。破除完美的幻象,去接纳一个真实的他人或自己,远比完美更重要。而且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不是非黑即白,才使得这世上的每个人都变得丰富立体,多姿多彩,这灰色也是另一种“彩色”。
真正的成熟,是能够看到社会的复杂性和阴暗面,但仍保持当初的初心。青春年少的赤子之心是可贵的,成熟之后依然能保有天真的一面,更是可贵。在与世界的不断碰撞中,我们不断地去修正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去坚守住那些自己的信仰,同时也不忘对自己和他人怀有慈悲之心。
脚下有泥泞,依然不妨碍我们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