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笛兄一家亲
在我们国家,哪怕你是科科都挂的超级学渣,有一句话绝对还是深入骨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此刻的思思一定非常欣慰)。这也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这人也太唯心了吧”,“嗯,我这人还是很唯物的”。
所有的观点都有一个强烈倾向:唯心是错,唯物是对。先抛开对错不说,就连教科书编委会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有觉得有点过分。多年前将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中的“错误”二字删去了,避免了日后天堂相遇的尴尬。但是依旧强调唯物的正确性。况且,把这句话放在辩证唯物主义中本身就是一个死循环:辩证法要求一分为二看待问题,但是唯独不能看待思思自己提出的本源问题。
套用时下最流行的游戏广告语:开局给你XXX,你能XXX吗?没错,在我的感悟中,思思开局给了自己这句话,然后创造了自己的世界。这句话又是怎么来的捏?思思脑子里蹦出来的呀。思思同志一不小心走进了自己给自己设的套。其实吧,思思同志和笛卡尔同志是在同样的意识层次——我思故我在。笛兄把思想和本体我(being)画上等号,思思在思想层面创造理论。就我看来:笛兄更为勇敢,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核心问题——我是谁;思思想了想说这玩意太烧脑,先缓一缓,让我先在思绪中遨游一番……一不小心在思绪的海洋里遨游了一辈子。
我们不会称自己为思想,你会说这是我的思想,很明显“我”和“思想”有所不同。笛兄已经无限接近了我们本质——思想背后的觉知,也就是游戏的真正玩家。
思思不是敌人“抗拒”才是
大学中有个神奇的现象,大家都对思思创造的学科有莫名的反感,觉得这门功课简直太奇葩,发誓要走出国门。可你真正在西方国家时,你会发现他们玩的比你溜。外国友人问:“既然你们都是必修那你对思思有神马见解呢?”“这个……不造哎…哎呀我兴趣不在这啦”友人一脸黑线…
期末考试前鬼哭狼嚎:为何要学它啊……甚至用各种表情包吐槽两位可爱的灵魂。但是,重点来了,所谓越抗拒越持续,这门课能让你讨厌和反感,它已经赢了——它变成了你的潜意识。理解一下这句话:你是一个极其反感,甚至不屑于学习思思理论的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看出来端倪了吗?重点不在思思理论的对错,重点在于你内心是否存在对事物的抗拒。这甚至会产生一个对你极其不利的影响——凡是遇见思想或人就归类。好像在高中时期我们对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简单粗暴的看法——一群蠢人。这种下意识抗拒的习惯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表现在对他人过分的评价和否定。
“接纳”才是王道
正如之前提到的,思思不是我们的敌人,他只是一个带着奇怪思想的老头。如果他在你心中是这样的形象,是不是必修课课本都可爱多了呢。
当你接纳这个思想,带着觉知处于临在,不带批判的去体会他的思想时,你会发现你并不会被他的思想所左右,相反你会看穿他思想背后的本质,甚至会从他的思想中得到属于你自己的新收获。
渐渐地你不会一听到“佛陀”,“耶稣”,“奎师那”,“穆罕穆德”就心中唾弃——老子唯物,这什么乱七八糟。但也不会像一些信徒盲目加入教派崇拜经典,不容他人对信仰有丝毫的评价;你会看到大师们的良苦用意,和他们真正要传递给你的信息,他们并无差别。试着去接纳,当你开始接纳身边的一切时,一个新的角度就会在你的眼前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