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我和老公抢到了最后俩张机票赶回老家过春节。
大年初二那天照例是婆婆家的家族聚会,各家都携妻带子,拖夫带女而来,好不热闹。因为平常大家都各自忙工作,忙生计,日常联络还赶不上身边的同事多。只有在节假日才能凑到一起热闹一下。这也许是当下大多数家庭的常态吧!
席间我发现表妹雨熙只带了孩子来,不见她老公的影子。不知是俩口子吵架了?还是其他什么情况?因为以前家族聚会一定不会落下他老公小耿的。聚餐后的“搓麻”大战,她老公几乎年年都是大赢家。因为不知具体情况,饭桌上人多口杂我也没有开口问询。
吃完饭坐下来闲聊时,我问雨熙:你家小耿今天咋没来啊?她说:在家陪她妈呢。
我说:哦,你婆婆今年来你这儿过年啦?那耿叔、耿婶儿身体都还挺好吧?
雨熙急忙环顾一下四周,压低声音说:嫂子,我公公不在了。
我愣了一下神儿,但马上意识到“不在了”的涵义。连忙问:耿叔身体不是没啥大毛病吗?怎么走的这么急?再说你也是,老人走了这事儿你也不知会一声,我和你哥好歹给老人家送点纸钱啊!
听我一说,雨熙急忙嘘声:嫂子小点声。这事情谁都没跟谁说,别人都不知道。他爸小年那天跳江了。他也不让说。以后你们见到小耿也别问,也别提,就当不知道这事儿……我当时惊的半天都不知道说啥话了。
那天雨熙也早早就回家了。后来我们过完节要走的前一天,雨熙和小耿来婆婆家和我们吃了顿饭,算是送我们。但席间,小耿一改往日的健谈风格,很少说话。我和老公也不像以前每次聚会都问候耿叔耿婶儿身体近况了,避开了此话题。
原来,阴历二十三小年那天———耿叔,跳江自杀了。
几个儿女在凛冽的寒风中沿江找了几天也没有找到尸骨。只在江边发现了耿叔拄了几年的拐杖…
因为老人走的不明不白,儿女们也考虑诸多,所以也没报警 也没有举办葬礼。
耿叔跳江的2019年,正好73岁,咳!真的就是73,84的坎儿,73的坎儿,就没有过得去?
二老的儿女情况:耿叔家两儿两女,都已经各自成家。耿叔在农村,有自己的房子和大儿子住在一起。先是帮大儿子看顾孩子,后来孙子长大了,又来城里给小耿照看孩子。一直照顾到孩子13岁可以独立上学,放学。老两口就又回到了农村。
据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大儿子两口子出去打工,家里的房子没有人照看;另一个原因是老儿子的孩子已经可以独立上学放学,不再用照看。况且老儿子家是女儿,眼看上初中了,和老两口挤在一起也不太方便。
二老的身体情况:老两口这几年先后都患了脑梗,但是恢复的还不错,虽然行动有些慢,但还是可以生活自理。耿婶儿有高血压,耿叔到没听说有其他大毛病。
与子女的关系:他们和大儿媳的关系不融洽,基本上是不说话的状态。和小耿两口子还可以,因为两个人都是有文化的人,每年过年放假也都能带着果蔬,药品啥的回乡去看看老人,但基本不住,因为小耿夫妻习惯了城市生活。已经住不惯大炕,上不了室外的“毛厕”。二人有时也把老人接到城里过节。两个女儿有时也会把老人接去小住一段时日,但是每个儿女都有自己的生活,忙于工作,忙于生计。大儿子每年种完地也会出去打工,儿媳妇去给孙子看孩子,压根这俩年就不回来。老两口就一直在村里自己过。
据说在此之前,耿叔就有跳江轻生的念头,而且也尝试过,但是被村里的邻居发现劝说回来了。
不曾想,这次竟再也没有那么幸运碰到能挽留他的人。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重负压垮了老人活着的信念?
不知道刺骨的江水里老人是否会有瞬间的后悔?难道没有一点对尘世的留恋?
而今,涛涛江水带走了一切,掩埋了一切……
可叹来此一世,尸骨无存,未得善终。连一个葬礼都没有。
又给儿女们心里留下了什么?也许无心的儿女,是怨?怨他们这种走法,让自己背上不孝的名声。有心的儿女是悔?悔恨自己平日对父母疏于关爱照顾。然而一切都不得而知……
但如果儿女们能多一分细心,在老人第一次出现轻生行为后就重视起来。多联系,多关怀。了解老人家为什么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症下药,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下面这幅图片是我上一篇故事《谁能想到:大姑以上吊的方式了却余生》评论区里一位头友发发的。
都是身边真实的存在,让人听了心里说不出的一种痛。
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也日趋严峻。
父母能养我们小!!!
难道我们却不能养他们老???
也许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无论是老人家里的经,还是儿女家里的经。
世事无常难料,只愿世间老人们多一份晚年的开心和温暖,只愿世间的儿女能对老人多一份关注,行动上多一份努力,心中多一份无悔。
只愿人间多一份美
愿人世间多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