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常常会有“破罐破摔”的想法。为什么我们明知道那是件错误的事,却忍不住一错再错?今天我将用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破罐破摔”的心理,并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一、关于“破罐破摔”
关于“破罐破摔”的心理研究最早被珍妮特·波利维和皮特·赫尔曼提出的,也就是一种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当我们意志力失效而去做了某些为了满足我们即使快感的事情时,我们会对自己失望而情绪低落。大脑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来平衡消极心理,而最廉价、最快捷的事却是刚刚做过失控的事。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这确实是我们大脑运行的过程,如此一来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反正已经这样了,我不如现在爽一下。
而研究表明,其实导致更多堕落行为的,并不是之前失控行为的本身,而是失控后产生的羞辱感和罪恶感的消极情绪。那么我们该怎么避免进一步堕落呢?
我们一直以为让自控力更强的方法就是对自己狠一点,其实并不全是。在我们年幼时,大脑的前额皮质(与意志力非常相关)发育还不成熟,所以自控力不足需要外界干预,而这个外力就是父母的要求和惩罚。人们长大后,内心仍然把自己当做孩子,父母的要求和责罚被延续下来,那就是我们内心批评的声音。当我们没能抵挡住诱惑时,事后心里一个严厉的声音会响起:你怎么又这样了!你知道不知道自己错了!其实这种自我批评会降低我们的积极性和自控力,容易耗尽我们完成长远目标的动力。
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克莱尔·亚当斯和杜克大学的马克·利里设计了一个实验:邀请了在乎自己体重的女性参加,要求她们吃两次甜食,第一次要尽可能的吃饱为止,而第二次可以自己选择吃甜食的分量。然后在第一次吃完之后,她们往往都会有罪恶感, 有一半的被实验女性会收到一条短信,大致内容是每个人都有放纵自己的时候,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而另一半人不会收到短信。第二次吃甜食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收到短信的女性平均每人吃了28克甜品,而另一半的女性吃了近70克甜品,收到短信的女性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真正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自我谅解。抱有自我谅解的心态更愿意接受建议,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更重要的是,自我谅解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从罪恶感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我们前面就提到了,堕落行为的根源是来自于第一次失控的消极情绪而不是失控行为的本身,所以先让我们的情绪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才能避免我们进一步堕落。
在情绪低落时,我们内心不需要自我批评的声音,那样只会消磨意志,没有好处。我们需要的是良师益友的声音,他相信你会变得更好,愿意在你的低落的时候陪伴你、鼓励你。
二、关于核心动力
当我们的头被别人压在水面下时,我们会拼命的挣扎。为什么?因为我们渴望空气,渴望活着。那为什么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却无动于衷呢?因为渴望不够。
为什么有些山区里的孩子条件那么差也要排除万难去搞学习,而很多大学生只是遇到一点困难就“破罐破摔”了?说到底还是动力不足。那些孩子没有办法,家里贫困至极,读书是他们唯一可以摆脱贫穷的办法,家人的期望、美好的渴求都使他们学习不止、奋勇向前。
当我们迷茫、低落时不妨想想,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是否有渴望。当你像渴望空气、渴望活着一样渴望着一个目标时,任何困难都无法将你击倒。哪怕我们前方走了不少弯路,然而一切都为时不晚。简书的用户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我就以20岁的人为例,我们的标准寿命是80岁。如果用时钟的24小时来形容人的一生,在我们20岁时,才不过刚刚清晨6点钟。太阳才刚刚升起,美好的一天才拉开序幕。人生还有几十年,更何况人的可塑性极强,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例子数不胜数。
最后,每一次所谓失败都只是一次告知你「你之前的假设是错误的,需要寻找新的假设」的信号而已,它是一个转折点,而不是一个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