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忘不了,父亲去世的时候对我的最后叮嘱。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把平时对我最恳切地教导当作了遗嘱。人之将逝,其言也善吧,但我还是辜负了老人这最后一搏,把父亲这最后的努力与期望随了风尘,了如云烟。
对家的概念,老一辈有着很深的期许。他们含辛茹苦一辈子,几乎都在围绕那个家在作茧,但不是自缚,而是在不断抽丝,殚精竭虑,油尽灯枯,把自己的血流尽最后一滴,也要用来维护自己为之奋斗一辈子的那个家,纵使再穷再苦,那也是他为之自豪的一生结晶。那里有他的妻子儿女,有他曾经的梦想,也有他诸多的期待;他相信由自己搭建的这个底子,定能实现他或许已经实现不了的愿望。他更相信自己的梦想会在子女身上得以延续。
老人们不怕受苦,因为他们愿意,他们从来都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他们的愿望就是把家建的更富足一些,儿女活的更舒适一些,在世人面前,妻子儿女更有尊严一些……
他们宁愿承担更多的风风雨雨,用他们的双肩扛起一片天地,随时为妻儿遮风挡雨,为家披荆斩棘。他们的苦是真苦,但从不在子女面前坦露,在妻儿的眼里,他就是山。
问心无愧地说,作为子女,我们做到了吗?
我们是坐而论道的夸夸其谈者吧,什么良心,感恩,什么报答父母,重情重义……我们又是何其地口若悬河,口吐莲花里声情并茂,我们承认自己的良苦用心,但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做了一个最会煽情的伪君子?
我们哪一点随了父母的心愿?我们什么时候不让他们伤心又伤神?我们是最理解父母的吗?那一个让他们最受伤的人是不是我们?他们忍辱负重一辈子,最不设防的就是我们……但,我们或许就是那个在他们风烛残年之时深深刺他们一刀的人。
纵有千般苦,不抵寸草心。我们在父母那里不需要理由,任何的争执都是狡辩。最好的证明就是给家庭增砖添瓦,给父母天伦之乐。从古至今,春节是一年的期盼,团圆是最好的祝福,其中无不沉淀着对家的那份情愫。
父母在我们尚有来处,父母去我们只剩归途。只身飘零闪烁的不是侠义之风,而可能是一颗居无定所的孤独的心。再强大的内心也无法承载对家的辜负,你的辉煌改写不了历史,你的以后兑现不了过往。游离不定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不负责,对过往的不敢承认,假如良心还在,未来可托,我们定将不负昨日,归来少年,以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