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于诺
火车离家越来越远,天色一点点变暗,暗到白天可以看到风景的窗户现在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百无聊赖,邻座的大叔借给我一本书《一个人的朝圣》。
朝圣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许多宗教认为特定地方有灵性重要性。一个人也能朝圣?
起初,对这本书没报多大的期望,甚至刚读前几章的时候,因为不知所云,几次都想放弃。可是越往后翻,越被哈罗德的信仰、信念、真诚所吸引,直至最后泪流满面。即使他最后并没有改变世界,但那又怎样?
回想我以前每次旅行,无论是跟团游,还是自助行,我都会提前几天做好充分的准备。着装、装备、钞票、药物、各种攻略,不可或缺。备好这些我才有上路的安全感和勇气,有时还会因某些条件不成熟而放弃某次计划已久的旅行。
然而这个退休老人的旅行什么都没有准备,在接到信的时候,他百感交集,写了一封回信要投递到邮局。可是就在投信的路上,他觉得他应该为老朋友再做些什么。所以,就什么都没有准备,踏上了征程。只穿了一双帆船鞋。
这个老人凭着信念,身上没有信用卡,没有现金,甚至没有换洗的衣服,仅仅穿着这么一双简陋的“帆船鞋”走遍了英格兰国土。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吃野菜和好心人提供的事物就着睡袋睡在野外,漫漫长路依靠信念支持他下去。他也想过放弃,但一次次又坚持下来。
当我跟随《一个人的朝圣》作者的笔触,抛开纷杂与浮华,一步步揭开媒体朝圣者光环下所隐藏的真相时,渐渐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哈罗德不仅仅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甚至,按世俗的评判标准,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位loser。木讷寡言的他不过是凭着一份最单纯的初衷,以最为质朴的方式在回报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与歉疚。
终其一生,即便是在完成了627英里的徒步旅程后,哈罗德都没有真正学会如何面对他人的无助,于是,生性善良的他就只得按捺住悲伤,别过脸去逃避现实,也由此在继“没人要的儿子”之后成为“失败的丈夫”和“缺位的父亲”。出走的母亲、酗酒的父亲、各种阿姨、分居的妻子、冷酷的儿子,人生如同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每个岔口的不同选择都指向千差万别的结果。
在路上的哈罗德因为一个简单的目的出发,却从萍水相逢的路人身上找寻到了自己的其他可能性,终于在花甲之年收获了想要的人生。
627英里,不仅是用脚迈过的距离,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灵和回忆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
也许是当身体放归大自然时,心灵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记忆,更容易从逝去的岁月中寻回隐匿的自我;也许是因为扩大的视角、通畅的交流容易让人在给予接受和思辨中学到更多。
旅途中的哈罗德不仅渐渐读懂了人生,学到了只追求最珍贵的亲情、爱情、友谊,而放弃其他一切外物,更学会了接纳自己,从而感悟到“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
本书以明暗交织的写法将哈罗德的身体之旅与心灵之旅相结合,穿插表现,而当哈罗德站在旅程的终点时,其空间上的旅行更像是作为心灵之旅的指引而存在,或者说,是心灵之旅投影到现实空间的一个映射。
当那个愈加自信、笃定、坚强的哈罗德重新站在妻子莫琳面前时,找回幸福的婚姻只是情理中的必然。
所有被疏远的距离,都不是不能够丈量的。
生命并不害怕距离,甚至距离是生命体现它本质所需要的一部分。那些被疏远的感情,其实有彼此相望的身影;那些被拉开的梦想,其实有彼此相惜的眷恋;那些被撕扯的回忆,其实有彼此重逢的期待。万有引力不是告诉我们,这主观或客观上,看似分离彼此的一段段距离,不正牵着深深的吸引吗?
生命是需要一些距离的。而有一天当我老了,安静地躺在岁月尽头回望时,唯一让我不致感到生命虚度的就是,我用双脚、用身心、用感情、用信念,走近她,亲身丈量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