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最近爆火,吸引我的不是电视剧本身,而是媒体在网站、微信朋友圈上面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及投好大家关注热点的参差不齐的各种评论;同时还有一直喜欢的女神袁泉的参演;但最终导致我点开它来看的却是媒体不知是出于好意还是收视率对小三凌玲的广泛宣传。
剧情是很俗套的小三上位,将近四十岁衣食无忧的富太太自醒、自立的过程,都市高级白领精致的利已主义式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之间互不信任,没有安全感的恋爱。
剧中的子君一毕业工作了半年,就因一句“嫁给我,我养你”,而嫁给了现任的老公,从此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渐渐变成了一个傻白甜的富太太;但不幸的是,她老实又踏实的老公却在她近四十岁时出轨与她离了婚。她的经历看似是突然事件,但实际上是必然事件,婚姻中最高的境界,最稳固的状态应该是婚姻中男女双方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平等与和谐,如钱钟书与杨绛,两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喜欢的工作,彼此独立,但有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古代社会因为社会传统,男主外,女主内;但是纵观那些比较好的婚姻,一定是男女双方在精神是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如李清照与赵明诚,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等,彼此懂得、彼此欣赏。一段好的感情、好的婚姻可以成就一个人,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地从容、平和;相反,一段不好的感情,不好的婚姻也会毁掉一个人,让一个人变得暴戾、衰老、消极。
想当初,张幼仪满怀着一腔希望和满心的欢喜到英国去找徐志摩,得到的却是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苦苦追求与一纸离婚协议,当她怀着小孩哭着哀求他不要离婚时,她是多么的失望、无助与可怜,那登在报纸上的离婚声明应该是她心底永远也无法抹去的伤痛。之后,她怀着孩子独自一人远走德国,从头开始一边照顾孩子,一遍学习德语,一边在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逐步学习与人、与社会交往;然而,三年后她的孩子却不辛病逝,这对她来说应该是彻骨之痛,但是当她抱着小孩的骨灰与徐志摩再次见面时,徐志摩看到的却是一个坚定、冷静、坚强的张幼仪,令他大吃一惊。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当你发现,你觉得你最依赖、最信任、最爱的人无法依靠时,当你在你最需要依靠时你最依赖、最信任、最爱的给你的却是一睹厚厚的墙壁和漫天的随风起舞的落叶时,你就会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为你的退步、你的生活买单,包括你的爱人、你的丈夫、你的父母;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可以拯救自己。
剧中的子君在一开始是一口上海话,脚穿8万元一双的订制鞋,小孩有保姆操心,自己只需操心的就是自己日渐松弛的皮肤和老公身边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的养尊处优的富太太。最后,在闺蜜唐晶和唐晶和男朋友贺涵的帮助下慢慢成了职场的女强人,虽然在电视剧中,子君前后的变化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从开始的一口的上海话、嗲嗲的语气、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态和表情,大红大绿的衣服,到最后简练标准的普通话、干净利落的姿态、简洁大方的衣服让人有一种穿越之感和不真实之感。可能这是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刻意而为之吧,他们想让电视剧更加地充满戏剧色彩和让所有的全职太太对自己以后应对生活的变故有美好的预想吧!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甚至有时候是冰冷无情的,子君是逆袭了,我们很多人可以逆袭吗?你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格会那么容易改变吗?
剧终,子君与贺涵慢慢相爱,他们之间相爱的过程可以说是相互改变与蜕变的过程!子君通过贺涵的帮助慢慢从一个傻白甜的富太太变成了自立、自信的职场达人;贺涵通过子君的影响,慢慢变得比较有温情,不再时时以利益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学会主动去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眼睛里慢慢地少了许多傲慢,多了许多的柔情,更加地接地气!其实在电视一开始很多人应该就会想到了他们之间的结局,电视需要冲突,子君与贺涵是最有冲突的两个人,剧情在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集中、甚至刻意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往往最不可能的事,在最后往往就会变得最有可能!但是,电视毕竟是电视,王子爱上灰姑娘的故事往往是通话中才有的故事,现实中,我们更多的还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
当你嫁给一个男人,离开爱你如生命的父母时,你就应该更加独立和自立,因为你的婆婆有时候,会很正常地、偷偷把好吃的肉、好吃的水果悄悄留给她的儿子而不是你。而你的父母,此时也不能再向以前一样宠你和爱你,此时你就要更加爱惜自己,自己的身体,自己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这样你才能够逐渐进步、成长;当有一天,不得已成为你一个人,你也可以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照顾得了小孩,孝敬得了爸妈,在他们需要你时为他们撑死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