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在老家吃午饭的时光时心里就想偷偷的笑,同时也感觉暖暖的。
昨天中午吃饭时,我说:丁一吃点豆角。
婆婆说:吃两块豆腐。
公公说:多吃点蔬菜。
丁一见状,两手在桌上放平摆来摆去的说:从现在开始,谁都许说话了,谁说一个字就罚100元,把钱都放妈妈这里。(听儿子这么说,心里偷偷乐着:这家伙还知道把钱给我啊,还真不错。️️)️️️
丁一说完,我就开始低头吃饭,余光中看到婆婆用动作提醒丁一吃饭。丁一则用动作表示不要说话。我看到这些,我的饭都快要想笑得喷出来了。还好比较专心吃饭忍住没笑出来,要不然坐我对面的公公就要遭殃了。
没一会儿,公公开始说话了,丁一用动作提醒他,他还是说。丁一说罚款一千元。公公解释了几句,又接着说了。婆婆用筷子敲了几下公公,示意他不要说话。可公公还是说,婆婆又敲了几下。
婆婆开口说话了:死老头子还说,孩子都说不要说话了,你还在那说。
丁一觉得很无奈,也学着婆婆的样子拍打了几下公公。
公公笑了笑,继续吃饭了。
我低头忍着不笑,忙着吃饭,直到吃完。于是我就在那开始说话了。
从这件事里,我看到了我们大人催着孩子吃这吃那,让孩子感受到了不舒服,也是我们对孩子管得多了。虽然是关心,但却让孩子感受到的是不信任:孩子会觉得:我又不是傻子,我不知道吃饭啊,干嘛要叫我吃这吃那的,我想吃哪个就吃哪个,干嘛管我啊。
从婆婆开始执行丁一的口令时,我看到了她对孩子的尊重:没有以大人的眼光轻视或不在乎他提出的不说话的口令。
婆婆用动作提醒丁一吃饭,是执行了口令,也不忘关心孩子吃饭,这让我看到了爱。
婆婆敲打了说话的公公,提醒公公以示尊重孩子,并以身作则。
公公因为自己吃饭时说话而解释,让我看到了平时的我习惯性为自己解释,为自己的错误而开脱。错了就是错了,再多的解释也改变不了事实,只是让别人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不愿承认自己的问题而推卸责任。我的一次次不承认、一次次的推卸,怎能让孩子勇于面对、承认自己的问题呢,又如何能承担责任去改正呢?
我的低头吃饭,选择执行丁一的口令,学着听到孩子说的话,并学着去做。
我的笑是感受到吃饭时老人的举动让我放松而感动。
看到丁一去敲打公公的胳膊时,我心里有点不高兴:心里生起了“小孩不能打大人”的观念。想去训几句丁一,可我没那样做,放下心来想着:看事实,别那么焦虑。
我看到了丁一和公公并没当回事,而是我自己过于焦虑了,把事情扩大化了。
回顾以往的点滴,真的觉得自己很庆幸能来到像公公婆婆这样家庭里。
这个家里让我看到了温馨、欢笑、尊重、信任、宽容……
虽然丁一和我有两三年的分开时间,我亏欠了孩子很多,但我却觉得幸好那两三年孩子能和公公婆婆在一起,让他有暖暖的心。
现在的我开始慢慢关注公公婆婆的生活,从他们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孩子没架子的互动沟通玩乐、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给孩子更多的夸奖鼓励信任、给孩子更多的倾听和尊重、给孩子更多的关注……
正因有这样的父母,才会有现在我喜欢的老公和两个姑姐。
生活的一幕幕在告诉我:来自家的爱是孩子能够得以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和充要条件。
过去的已然过去,放下追悔,放下抱怨,用心看、用心听、用心说、用心做、用心感受现在,努力现在,也感谢过去的经历,让自己能够感受现在的美好和不易。
想起了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是啊,没经历过风雨,怎会感受到彩虹的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