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反省心: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
️静察己过,勿论人非
谈论他人是非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方式,有是非之言的地方便成了是非之地。人生在世,你有你的是非,他有他的是非,是非总是讲不清的,而人往往容易为是非所累。
“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谈资,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且那些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搬弄是非的人往往也是最可恶的人。其实,背后议论别人并非是什么好事,也不是正人君子的做派,做人就应该光明磊落,有话就当面说,不要在背后搞任何的小动作。要知道,一味的去搬弄是非不仅害人,同时也是害己,对于自身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人看不起。
喜欢议论别人,对别人能够明察秋毫,而对自己却不能有个清醒的认识。越是喜欢讨论别人的人,他本身也就存在着许多缺点,他们从不正视,不作自我批评。越是这样,缺点越是得不到改正,长此以往,缺点就会越来越多,到头来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对他人来讲也没有什么好的影响。“正己才能正人”,不能律己,又何以要求别人呢?
在王阳明看来,是与非相差并不遥远,“所争毫厘耳”。的确,只差毫厘就有本质的变化了。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只在一念之间。既然是这样,那么莫不如少谈论一些是非,多一些对自己的省察。
️自省是涤荡心灵的清泉
自省在于不断地反省自我,善于承担生命给你的那一部分责任。王阳明认为,人要经常自省,若老是去指责别人,看到的只能是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就不会去指责别人了。一个不善于反省自己过错的人,总是把过错推给别人,反省自己却比登天还难。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有人怀疑反省自己的作用,认为反省了半天也不见得能改变什么。其实,经过它的荡涤,就能让俗世纷纷扰扰的尘埃从我们心中流走。
自省是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是涤荡心灵的一股清泉,它能给我们混沌的心灵带来一缕光芒。在我们迷路时,在我们掉进了罪恶的陷阱时,在我们的灵魂遭到扭曲时,在我们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时,自省就像一道清泉,将思想里的浅薄、浮躁、消沉、阴险、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重现清新、昂扬、雄浑和高雅的旋律,让生命重放光彩,生气勃勃。
自省的主要目的是找出过失及时纠正,所以自省绝不可以陶醉于成绩,更不可以文过饰非。以安静的心境自查自省,才能克服意气情感的干扰,捕捉到平时自以为是的过失。
只有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才能进一步改正过失。我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很多缺点都是通过旁人的指出才知道。这就要求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别人善意的规劝和指责,反省自己的过失。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毒的唯一方法。
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王阳明的良知之说,即明心见性,就是以心为理,一切都在心中,所以只要心下自省,就是致良知。
️终日不忘反省
一个东西,用秤称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世间万物,都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而一个人更应该如此,经常反观自省,才能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关于自省,在王阳明看来,不是目的,而是一个办法。人要学会自省,才能有所悔悟,然而悔悟就像是治病的药,如果握在手里看着,不吃下去,病还是不会好。所以人应该通过自省、悔悟来不断的超越自己,这样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有自知之明。何谓自知之明?圣人都有自知之明,是因为他们时刻审视着自己。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有哪些?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的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些认真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觉悟。反省是一颗智慧树,只有深植在思维里,它才能与你的神经互联,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让人生这条路变得简单、精彩起来。可见,在工作中,只有不断自我反省,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老子《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自知,才能知人。确实,人需要有自知之明。特别是在身处困境,地位低下的时候,一个人更应该反省自身,多思考一下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借由不断的自我调整而进步。
“内讼”正是修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所谓“内讼”,说简单些,就是由内心对自己进行自我审判。怎么审判呢?就是,内心进行情感与理性、天理与人欲的权衡,找出自己的缺点,时时进行自我反省。
人生如秤,对自己的评价秤轻了容易自卑;称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准了,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感知自我,完善自我,对自己了然于心,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有几许价值,才能做到自知。
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因为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自尊为气节,自知为智慧,自制为修养。人有了自知之明,其人格顶天立地,其行为不卑不亢,其品德上下称道,其事业蒸蒸日上。
自知之明与自知不明一字之差,两种结果。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忘乎所以,看不到问题,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的支点,驾驭不好自己的命运之舟。自知之明关键在“明”字,对自己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因而遇事能审时度势,善于趋利避害,很少有挫折感,其预期值就会更高。所以,王阳明说懵懂的人,要是真的能在事物中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得聪明,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君子改过,人皆仰之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就难免会犯错误,错了并没有什么,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就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而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往往碍于面子,对自己的错误避而不谈,将错就错。其实,真正的自省是完全袒露内心,是灵魂从里到外对每个细胞的审视,是站在宇宙之上思维广阔的思考,是停下脚步仔细查看前后左右的条条道路。
人的一生总是难免会犯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错误,而问题的关键则在于该如何去面对我们的过错。首先是知错,若连自己的错误都不承认,就无以说到下一步,其后果也必定会是一错再错。但若能正视并且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且能在此基础之上对其错误进行改正,那么,错误对于我们而言便是一笔财富了,要知道,犯了错误改的早,就进步得快。
️反观自身,不断自我提升
自省是一面晶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实际上,一个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从多方面寻找失败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省,才能起到纠错的作用。
看到比自己好的人就要争取进步与之齐头并进,见到不好的就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错误或者坏习惯。如果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伟大的人,就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反躬自省中完善自己,发现、发展自己的优势力量。
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反省,才会不断的提高。一个人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就体现在他反省的能力上。若能通过自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将优势发挥到极致,他就能够在该领域中取得非凡的成就,获得人生的成功。
生活的真正悲剧并不在于我们没有足够的优势,而在于未能使用我们的优势。王阳明为实现圣人之志亲身实践探索的过程,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虽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表现突出的地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把其中的一件事做到最好。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首先找到自身的优势所在。做最好的自己,你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众人,跨越平庸的鸿沟,从众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