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学校园是圣洁、高雅之地,可有些人硬是在大学围墙内做出一些有损人格之事。
感叹、惋惜之余,我只想说:考上大学只是人生的第一步,人品才是一个人的第二性命,赢了知识输了人品的人生,终究会像泡沫一样一碰就破。
1
近日,广东一高校就有学生外卖被偷,他通过监控看到了偷盗者,于是他手写一封书信,要求偷盗者自行现身,并买20份外卖放在同一地点。
言外之意,我也是受害者,我也是外卖被偷才临时起了偷心的。
见“洗白”不成,偷盗者索性就认栽了,但栽的并不服气:明明别人丢外卖都不了了之,你怎么就这么较真呢?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太阳及人心。”看来,这些偷盗者的心还真是不能直视。
他们,一边读着胜贤之书,一边做着龌龊之事;一边顶着“天子骄子”的桂冠,一边往脑门贴着“小偷”的标签。
他们,明明知道“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明明知道偷了三次以上就触犯法律了;明明知道东窗事发后,会影响大好前程,可还是一偷再偷,为什么?
说白了,就是犯罪成本低,犯错没人抓,让他们心存侥幸,置道德法纪于不顾。
想想就心痛,高考对万千学子来说,不亚于一场战争:
每个人都要经过12年酷暑寒冬的苦读,方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
每个人都要经过重重关卡无数次筛选,方能突破重围进入大学校门读圣贤书。
令人痛惜的是,身入一流学堂却做着不入流的龌龊之事。看来,高考也只能过滤成绩,并不能过滤人品。
想想就心寒,他们的父母也许并不知道:
那个被他们夸赞有出息的孩子,他正在没出息的道路上走远;
那个被他们誉为跳入龙门的孩子,他的一只脚已迈进了监狱的门。
令人悲愤,国之未来,家之兴旺,谁担此任?他们一身的“市井气”又从何而来?
深以为然。
这一年大学围城内发生了很多事:
先有留韩博士高铁霸座耍无赖,
又有清华高颜值情侣混乱玩3P,
接着有大学生虐动物,从7楼扔下宠物狗致摔死,
更有甚者,某大学生竟然残忍杀死陪读妈妈。
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明明白白对我们说:上大学,上好的大学才是人生最好的出路。
而事实上,光天化日之下,洁净校园之内,竟然有人干如此苟且之事,
也从来都没人告诉我们:
孩子,考上大学只是第一步,以后人生的路还很长;
在人生这条路上,千万别赢了知识,输了人品。
(2)
都说,父母是孩子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而孩子成年后的许多行为,都是由镜子折射出的影像。
有“市井气”的父母,很容易教出有“市井气”的孩子。
上周,和同事丹丹去超市,丹丹带着5岁的儿子。
一进超市,那孩子就撒欢地跑,见什么拿什么,拿什么丢什么。
更过分的事还在后面。
那孩子越玩越兴奋,竟然拿着鸡蛋往地上摔,而且边摔边“咯咯”地笑着。
丹丹赶紧跑过去了,抱起孩子就跑:“儿子,快跑!让人逮住会罚钱的,妈妈带你去吃火腿肠。”
孩子开心地说“快跑,冲啊!”于是,母子俩吃遍了所有的试吃品:蛋糕、火腿、酸奶、水果、鸭肉……
临走,她又走到蔬菜区,顺势扯了十几个“薄膜袋”,还说“不拿白不拿。”
5岁的孩子也在身后帮她扯袋子,孩子每扯一个,丹丹就开心地说:“儿子,真棒!”
有便宜不沾是傻子。
又没人管怎么了。
这种心理让丹丹沾沾自喜。
于是,她经常带着孩子在景区逃票,在公园爬墙,在酒店里顺走拖鞋纸巾……
我知道,丹丹并不是在有意培养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但她的一切举动,却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花会枯萎,树叶会黄,可孩子心里的记忆却不会枯萎,也不会褪色,只会越长越茂盛。
(3)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一个人成年后有什么样的格局和高度,和家庭教育打下的根基有关系,而孩子成年后伸出去的手,几乎都是小时候家庭教育欠下的债。
作家尹建莉曾说:没有人天生是堕落的,只有环境一直在营造一个小偷,一个人才能最终成为小偷。
一个人之所以会有偷盗行为,多半是因为家长一直有负能量不断输给他,不断有不当的言行刺激他的耳朵。
所有的“熊孩子”几乎都是父母一手培养的,而他一身的“市井气”也多是从父母身上复制粘贴的。
果不其然,丹丹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更“熊”,“熊”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他总会把同学的书本放进自己的书包;也爱把小朋友的饭菜倒自己碗里;打男同学,拽女同学的辫子更是常有的事。
但凡有家长来理论,丹丹“无礼也要抢占三分”,总是态度恶劣地辩解:“孩子不懂事,孩子贪玩。”
老师但凡批评了她儿子,那孩子就会耍泼,哭闹,告状,丹丹就免不了来学校闹一次。
丹丹并没有感觉到孩子在看,在学,也没有丝毫的悔意和愧疚,更没有最基本的尺度和界限感。
于是,孩子也沿袭了丹丹的做法。
心理学家曾说:
3岁前的孩子,脑子里没概念,不知道东西是别人的不能拿,喜欢就拿来玩了。
真正的“偷窃”行为是发生在4-5岁之后,这时候,他基本上有了东西所有权的意识,开始以“占有”为目的去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的好奇心、模仿力,父母给予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是催化孩子“市井气”持续发酵的药引子。
(4)
这世上,没有比父母更重要的老师,父母每贪一次便宜,孩子心里的占有欲就加几分,父母每纵容一次,孩子离犯罪的道路就近了几公分。
“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时有户人家,喜得独生子,从小就娇惯着养。
有天,他看到货郎卖绣花针,就顺手拿了一根,回家拿给他娘,他娘还夸孩子有用。
第一次伸手,他得到了夸奖。
第二回,他把对门家鸡窝里的鸡蛋拿回来了,她娘就问“有人看见没有”,“对门家里没人,没人看见。”他娘就拍拍他的头“好孩子,晚上给你打鸡蛋汤喝。”
第二次伸手,他尝到了甜头。
第三回,他偷了隔壁一只鸡,他娘就给他炖了一锅鸡汤补身体。
这孩子长大后就变得无所不偷,无恶不做:
拉人家马,偷人家牛,
就连大户人家的金子银子也敢偷。
终有一天,衙门抓捕了这孩子,被判了死刑。
临刑前,他要吃他娘的奶,于是县令就把他娘给找来了,他一口衔起,咬掉了半头。
问其原因,他说:
我小时候偷人家的针,偷人家的鸡,每回我娘都不打我。
要是她每回打我一顿,我就不会做强盗了。
不做强盗就不会要我的命。
我要咬死她。
古人说:生而不养,父母之罪;养而不教,父母之祸。
现实一次次验证。
12岁少年弑母,可悲可痛,和生而不养有关联。
李天一打人、轮奸入狱,可气可愤,该是生而不教埋下的祸。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效仿的对象,有些错误,小时候不去规避,就可能导致成人后的龙卷风。
有人说,父母和孩子如何相处,父母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是最直接有效的教材,你能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
在一个没有界限,没有尺度,只有娇宠的家庭里,很难培养出一个心智健全,格局高远,有着美好明天的孩子的。
(5)
家庭教育,也可以引发蝴蝶效应。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都是一粒种子,父母把它种在哪里,它就会长在哪里。
每个孩子初来人世,其实也是一张白纸,父母写下什么就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迹。
父母该如何避免养出“市井气”的孩子呢?
先把爱种在自己心里
每位父母在种下这粒种子前,不妨多想想:
我做好准备了吗,
我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
其实,生养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最好先在自己心里把爱的种子孕育,做好各种准备再去播种。
穷养富养,骄养放养,都不如爱养。
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道理放之四海皆为准。
要想让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就要先做给孩子看。
童话大王郑渊洁写道: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一了百了,效果特别好。
家庭教育中构建规则和秩序感
种子的生根发芽,依赖的是它成长的土壤。
试想,如果父母没有界限感,对规则和秩序感漠视,什么便宜都想沾,别人的东西都想要,孩子会不会比葫芦画瓢,无师自通呢?
心理学专家说:孩子在出生几个月就有了秩序感,喜欢遵守规则。
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把规则融入到孩子的周围,尽力呵护维护孩子心灵的纯净世界,孩子将变得自律、自重、自强。
养成“所有权”的概念
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同意,
用过的东西要还回去,否则会受到惩罚。
日常,让孩子养成物权意识,培养孩子筛选物品归属的能力很重要。
“所有权”的养成,可以让孩子明确什么东西不能拿,什么东西要靠努力得来,对提升孩子自我认知,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有帮助。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的编剧,孩子是父母后半生的演员,父母成就了孩子,孩子成全了父母。
父母培育孩子就像育苗,不仅要播种,还要会修剪,只教孩子知性而不教德性,小树苗有可能会长歪。
素质教育真的比学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