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297,阅读时间5分钟
几个颠覆性的观点帮你快速学习新技能
谈到学习技能,我以前可以说是失败的典型。十几年没有学会英语,大学4年没有搞定编程,几年前心血来潮花大价钱买的吉他一直放在墙角积灰……一想起来就感觉“蓝瘦香菇”。我相信每个人肯定都有跟我类似的经历。
以前我一直都以为是自己自控力出了问题。直到近两年我通过大量接触牛人的学习方法,并且亲身实践之后,才发现以前“我以为正确”的学习方式简直就是个坑。
从初中到大学,我们采用的学习方式,是“爬山型”的学习。先打基础,然后深入,然后背理论,做大量的试题,然后再深入到下一章。然后循环。
这种方式用来学习感兴趣的技能,比如画画、吉他、编程、英语等等,几乎就是“自寻死路”。
废话不多说,怎么学呢?
牛人的答案其实只有一个:“直接开干”。
比如英语,直接拿原版书看。你要是从背单词背语法开始,肯定死在半路上;
比如编程,直接找代码对着敲。你要是从字符串、函数开始,肯定死在半路;
比如吉他,直接拿着吉他开始弹。你要是从识谱、乐理开始,肯定死在半路上;
比如画画,直接拿着笔开始临摹。你要是从线条构图用色开始,肯定死在半路上。
就像你第一次做饭,难道你是先去了解食物通过热传导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吗?你第一次骑自行车,是因为别人教你了物理运动规律吗?
所以,既然做饭骑自行车都可以直接用,为什么其他的东西就不是这样呢?
就拿编程来说,这个世界很奇怪,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学会的,但是大家为了证明自己基础特别牛逼,都会说自己是正儿八经从基础理论开始的。好像只有从理论入手才能证明自己基础打得牢似的。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直接开干”才是最正确的快速入门方式。
这样的学习有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够得到快速反馈,建立成就感。
在别人被所谓的“打基础”搞得眼冒金星脸,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你已经直接能把你运行起来的程序跑给别人看,把你模仿出来的音乐弹给别人听了。哪种能让人更有兴趣坚持下去?用脚趾头也能想到肯定是后者啊。等你的大脑有一定的积累跟认知了,再去看一点基础的理论,这个时候自然就会有概念了。
在学习技能上,德雷福斯模型指出了新手到专家必须经历的5个阶段
新手:需要一个明确的行动指南才知道怎么做;
高级新手:可以利用现有的规则独自解决问题;
胜任者:建立知识模型,并且有效运用。知道如何解决没有遇到的问题。
精通者:提炼出一般的指导性架构。能预测到未来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了解解决方式。
专家:知识和信息的创造者,行业的推动者,擅长跨领域思考问题。
我们职场上,50%以上的人都是高级新手,只有20%的胜任者、10%的精通者和1%的专家。
其实可以看到,基本上我们掌握到高级新手的阶段,通常就够用了。而掌握到这个阶段,纯粹的实践经验已经足够了。只有在需要向更高级突破的时候,才需要有理论支撑。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上手基础会不牢固,不扎实。其实这恰恰就是初期要避免的误区。只有做到不要脸,不要完美,不要扎实,才能真正对抗完美主义和拖延症,最大的发挥学习效率。
另外,更快更多的初期产出,对我们的成瘾也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我们总在说做事情要有分寸,不要上瘾。但是在我们的技能学习上,上瘾是非常值得甚至是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行为设计学家发明了一个公式:
能力= 动机 X 行动力 X 触发点
动机越坚定,行动力越强,做得越频繁。能力就越强。
所以对于一个人的能力来说,“上瘾”在每一个点上,都是一个巨大的加强。动机强一倍,行动力强一倍,触发点强一倍,能力就强了八倍。一个没有成瘾的人,怎么可能比得过那些对事情极度痴迷的人呢?所以,只是苦逼的练习永远不可能变成大师。
所以,“直接开干”,是能够快速学习的唯一方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