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雾,浓密而厚重,蒙住了天地。
阅读书目:《子夜》。
作者:茅盾,是我国现今最高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的创设者。作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左翼作家代表,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更加注重表现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而相比之下,以徐志摩、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派”则更注重于表现艺术之美。
金句:
现在是午夜十二时了。工业的金融的上海人大部分在血肉相搏的噩梦中呻吟,夜总会的酒吧间里却响着叮叮的刀叉和嗤嗤的开酒瓶。
拿我们丝业而论,而今是可怜的很,四面围攻:工人要加工钱,外洋销路受日本丝的竞争,本国捐税太重,金融界对于放款又不肯通融!你想,成本重,销路不好,资本短绌,还有什么希望?
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
但他无论如何是企业家,他虽然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那另一只眼睛,却总是朝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而且是永不倦怠地注视着。
老赵的用意再明白也没有了,因而现在留给荪甫的路就只有两条:不是投降老赵,就是益中公司破产!
感悟:不知谁说过,读书要读懂,是需要反复读的。处于现实的浮躁、喧嚣和繁华中,疲于奔忙,看书的时间尚且无处觅,哪里还会反复读,于是读书便只如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上一次读《子夜》已约20年了,只是记住了这是一个挺好的故事。再听《子夜》,忽然就明白作者要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殇。小说描写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在其所经历的一场商业战争中,从最初凌云壮志到最终黯然破产的全过程,不仅折射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更阐明了作者对整个社会发展形势的判断,那就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据说是一日中最黑暗的时刻,小说通过宏大的社会场景、写实的叙事方法深刻的描述了社会制度对资本经济的影响,即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相适应所导致的现实之殇。读之感之,掩卷沉思,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乱世造英雄,造的也必是能把握趋势乘势而为的英雄,否则,大抵只能做炮灰吧!这殇,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历史,也警醒我们,良好的社会制度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政治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不可轻视之。
顺势为人杰,逆势为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