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做一个调查:你认为自己与父母在性格、习惯方面有多少相似之处?
如果你自小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那么你的性格、习惯与抚养自己的人又有多少相似之处?
你知道自己与他们相像的原因吗?
可能我们都一样,都认为很大原因是源于基因遗传。
近来看了一本书《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作者是英国的奥利弗·詹姆斯,一位心理学家。
作者主张:“孩子和父母行为一致不是因为基因遗传,而是因为教育方式。”
在教育中,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和身份认同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思想。
书中有大量真实案例,是作者担任心理医生时遇到的,结合作者自己的分析,冷静的阐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这本书专业词汇较多,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去理解,以下是我梳理的一些核心内容。
1你不是生来如此
有一对同卵双胞胎,长相完全相同,可性格完全相反。其中一个,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女生,被困在男孩的身体里了,后来他长大以后去做了变性手术。
而另一个则没有这种倾向。如果基因控制了这些,那么兄弟俩应该是想法一致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两位带头专家之一文特尔称,“丰富多样的人类心理并非先天基因带来的固有产物。我们生存的环境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选择的方式不同,会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品质、乃至人生观念。
孩子其实在无形中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当父母出现孩子厌恶的行为时,孩子会本能的告诉自己不要成为这样。
但是有很多孩子长大以后,却会变得和自己讨厌父母的地方一样。
家族中,养育方式会形成“代际传递”。一个受到糟糕的教育方式长大的孩子,将来成为母亲或父亲,很容易将自己童年所受的压迫源源不断地复制给自己的孩子。
因为他们受到太多压迫,终于成为父母时,急于实施“权威性”的成人式教育。
他们大多通过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服从,而孩子不断反抗,家庭关系岌岌可危。
错误的养育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代代传递下去,很多人并不是天生就脾气暴躁或待人苛刻,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父母影响了。
作者奥利弗·詹姆斯说:“基因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语言。然而,人最终使用哪种语言则完全取决于父母和社会对我们的教育。
同样地,诸如活泼、高智商、抑郁症等,几乎所有人都拥有获取这些心理特征的潜力,然而这些特征的最终发展程度和具体呈现形式则在很大程度上,或者说几乎完全取决于后天养育。”
2虐待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书中提到一个“我很好,而你不是”机制,使我很有感触:“将自己厌恶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通过激发他人情绪,可能使自己得以解脱。”
通过指责别人,来获得内心安宁,通过抱怨别人,来掩盖自己的错处。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工作中的不快会回家对伴侣发泄,自己遇到的挫折使得脾气暴躁对孩子打骂,与人相处有时泼别人冷水只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
这是一种坏情绪转移,可是这种转移方式用在家庭教育或是行为处事上,都会有不良后果。
有些家长甚至将坏情绪转移发挥到了极致,变成了虐待,而虐待是患心理疾病的很大根源。
调查显示,80%的抑郁症病人至少有过一种负面童年经历,负面经历越多,患病概率越大。
而比起没有负面经历的人,有5种及以上负面童年经历的人患精神病的概率要高193倍。
如果母亲患有抑郁症,那婴幼儿的脑电波类型和其他孩子相比会有很大不同。虐待对脑电波的影响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
如果虐待加上父母关系不合,后果更为严重。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童年受虐以及父母离婚的孩子在成年后患上精神疾病的概率比其他儿童高出10倍。
在发达国家,心理疾病患者比不发达国家高出好几倍,说明发达国家虐待儿童的父母也至少多好几倍。
作者曾在厄瓜多尔的丛林里待了3个月,在那里,父母都忙着寻找食物,吃饱是他们的首要目的,没有一些心理压力,没有对孩子的期望,反而让孩子更自然的成长。
在对孩子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中,偏爱也是一种成因。
家中首先出生的孩子,会更多的被寄予厚望,在最开始也能得到全部的关爱,而随着孩子增多,父母的注意力也会被分散。
这时,父母就更容易偏爱与自己相像的或是自己寄予厚望的孩子。没有得到偏爱的孩子,容易产生嫉妒、迎合、抑郁等心理反应。
文中有个例子:一对姐妹,父亲偏爱姐姐,使得姐姐有掌控式人格,因为嫉妒妹妹的胸部发育更早,两次把妹妹推下楼梯,愤怒的想要杀死她。
父母通过各种方式对待孩子,不同的言传身教和身份认同的作用不同,所以孩子往往会表现不同。
受到虐待最多的孩子,更容易患精神病;受到偏爱最多的孩子,更容易想要掌控别人;受到期望最多的孩子,更容易按照父母想要的方式生活。
3相信孩子,才可以改变
所有的问题儿童,都是被问题家庭养育出来的,归结于基因,会让社会现状被埋没。
研究显示:成功人士的DNA与普通人相比从来没有任何明显不同。
不管是“问题儿童”还是“天才儿童”,都是后天养育的结果。
所谓的“天才”,不过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作者在文中提出三个问题:
1.为何一些人能完成一万小时的训练,而其他人却无法完成?
2.对于那些完成并取得成功万小时训练的人来说,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最终的成败?
3.对于那些完成一万小时训练并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是什么造成了一些人精神痛苦,而另一些却精神健康?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那些练习时间超过一万小时的人都受到了大量来自家庭的影响,父母对这个特定的孩子付出了很多。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在家庭中,各项因素的特殊组合,导致了心理生理特征的恰当融合。不论是受到强迫还是鼓励,幸存者都会在独特的家庭结构中学会处理强大的压力。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如果父母的关爱是附带条件的,孩子会有不安感,进而思维发生变化。而这些童年创伤总会通过某种方式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
从这三个问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儿童”就是通过后天培育,我们需要相信孩子,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
不将自己未尽的梦想强加于孩子,专注于他们的内心成长,才是让孩子健康的方式。
作者给出了许多建议方案,有一项让我印象深刻:爱的炸弹。
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也由孩子决定。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无尽的爱和掌控感。
在爱的炸弹时光里,父母和孩子能够一起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父母对孩子的耐心包容,都会让孩子感到十分安心,这个方法能有效的治愈孩子的心灵。
我们应当相信,不管孩子出现什么问题,那都是家庭教育的折射。只有相信孩子的问题不是天生的,我们才会想办法去改变。
写在最后: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是天使。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在治愈别人的过程中,一定感到深深的无奈。
他发觉治病不治心,所以出版了许多书,来呼吁每个父母重视家庭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疾病的发生。
正如我国心理学专家李雪说的:“爱孩子,就是疗愈自己”。
学会爱孩子,也就学会了爱自己。疗愈自己童年所受的创伤,将正确的育儿方式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