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出了禁放令,但还是挡不住人们对鞭炮的执着,好像过年不放炮少点什么似的。本来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年货的执着不是那么强烈,新衣服也不是非到过年时买不可,就剩下一个放鞭炮驱邪魔这一个念想了。
记得小时候除夕夜晚,各家各户是比着看谁家的年夜饭吃的早,吃饭前要放炮,我们家总会落后于人。往往我们还在手忙脚乱的又炸又煮,别人家的除夕鞭炮已经此起彼伏,噼噼啪啪响起来。
忙碌的母亲就开始指挥我们去干活,我们却越帮越忙,被母亲给赶到一边去玩了。
大人们 好容易忙完了,打扫干净屋里院子的卫生开始下饺子,父亲瞅准饺子要出锅的时机,赶快点燃鞭炮,年夜饭就此登场。
说是年夜饭,根本不像现在做个七碟八碗的,也就是煮一碗饺子,用蒜汁调个胡萝卜丝掺菠菜,拌着粉条吸水。菜名叫蒜菜,取谐音“算才”之意,图孩子们计算能力超群。
现在的年夜饭形式上更隆重,内容上更丰富,时间上更自由。而放鞭炮则不在年夜饭开饭前,改为在新旧交替的时刻,到了夜里凌晨时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彻云霄,守夜的人守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能在零点刚好点燃鞭炮则是最好的愿望。
此时此刻,已经快上午八点了,我还在床上躺着。外面静悄悄的,一点声息都听不见,大概都窝在家里睡懒觉呢吧!
这个习惯也跟以前大不同。以前初一早上是要早早起来拜各路神仙的。那时我一直厌恶这个早早起来的规定,毕竟前一晚上看春晚要到零点以后,根本不想再早早起来。还要在半梦半醒之间吃一碗饺子,而且这饺子要连吃一个星期左右。直到初七按照习俗吃上一口面条。
孩子们吃了饭就满村子乱窜,循着鞭炮声去捡拾没有炸响的鞭炮,兜里揣着火柴,冒险放鞭炮。
记得有个小孩儿捡了炮装进口袋,结果在口袋里炸了,吓得不轻。现在想来依然可笑。
现在小孩子已经不需要去捡炮了,也不用早起了,可以随心所欲的睡个懒觉。
这也是人们抱怨年味淡了的原因吧? 也许只有我这个无神论者没有早起?
以前的人们可是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煮一碗饺子,放一挂鞭炮,烧一叠黄纸,敬一敬神仙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的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年还是那个年,只是过法儿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