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产妇跳楼身亡事件发生后,随后引起了医院和家属的责任归属之争。事实真相还未查明之前,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间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言论已势如水火。网络时代人声鼎沸喧嚣嘈杂,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在查明事实真相前,每个人都应保持理性,警惕情绪先行于事实。
从事件本身来看,医院就公布的监控和录像,向外宣称是产妇三次“下跪”请求家属,而家属则称是疼的“下蹲”,到底是下跪还是下蹲不应该为事件定论,还有家属真的拒绝了剖腹产吗?都需要加入更多证据来还原事实真相。近年来,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不断关注,舆论反转频发。比如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事先人们纷纷倒向女司机一边,而后伴随着事实真相的逐步呈现,公众讨论出现极大反转。后真相时代,情绪往往先行事实真相,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众的集体焦虑心态,这种焦虑感又源于我们自身对安全感的渴望,情绪化便成为最直接有效的表达。
起初事件被报道出来,舆论的矛头纷纷指向死者丈夫,指责死者丈夫害死了产妇,认为是死者丈夫过分迷信冷漠导致孕妇死亡。根据事件后续报道来看,死者丈夫的手机上每天都会收到上百条的威胁和辱骂短信。事实真相还未浮出水面,就对事件妄下定论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况且一味的跟风指责和揣测都会给家属带来二次伤害。目前在中国,医患关系依旧是社会的敏感话题,产妇跳楼更是触发了民众的神经。人们对医患关系的关注度如此之强,其中体现对医院的不信任和焦虑感,比如近年来报道的退休主任被捅身亡,北医三院产妇事件等等,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医生技能的不信任感。医患关系被标签化,医患纠纷也更容易在涉事各方的各执一词和群体撕裂、立场站队中被导向激化。
在真相查明之前,更要用事实说话,警惕情绪先行。舆论该拷问的是产妇跳楼事件背后的长期被忽视的社会问题,比如无痛分娩知识的普及,在生育中女性的话语权归属,这些常识都应该普及大众。怎样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才应该是最值得大众关注的,同样理性也应随着事实的深入回归,而不是应该用舆论绑架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