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莲湖区小皮院巷内,有一座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清真寺,被称为“小皮院清真寺”。这里位于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北,所以也被俗称为“清真北大寺”。1956年8月6日,这座清真寺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6月22日下午,路过西安市麦笕街,我走进小皮院巷内,参观这里的清真寺。这条小巷子很窄,呈东西向直线,长约360多米。隋唐时期,这里是长安皇城横街,距离北边的太极宫很近。唐朝灭亡后,这里逐渐形成居民坊巷。明清时期,这里紧邻陕西府衙西侧,乃当地回民聚居的地方。
清真寺位于小皮院巷中段南侧,坐西朝东,四进院落,高墙环绕,规模宏大。这里占地面积5986平方米,整体建筑面积2032平方米,东西长146米,南北宽41米。
过去,多次经过此地,由于各种原因,我都没能进入这座清真寺游览。这次,炎炎夏日,正值午休的时间,清真寺内不见一人。从东边角门,进入清真寺,我参观了一大圈儿。
在一进院落内,南边是清真女寺,单檐硬山灰瓦顶。东侧是一座装饰着精美砖雕的大照壁,两侧竖立配壁,壁顶青瓦覆面。西侧是二道门,单檐硬山灰瓦顶,面阔三间,前后护廊。在二道门内,后檐的下方,悬挂着马俊英重制的明代礼部侍郎大书法家董其昌书写“敕赐礼拜寺”的金字匾额。
绕过二道门后,进入二进院落,南北两侧各有厢房五间。西侧中间是三道门,三座门楼连接而成,被俗称为“连三门”。中间的门面阔三间,翼角飞檐,单昂斗拱。在中间门道的上方,悬挂着“敕谕”二字的匾额。
在中间门道北侧,竖立着两块石碑,分别是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重修真教寺碑》和明嘉靖七年(1528)五月初十日皇帝敕命碑。根据记载,这里始建于唐末,北宋时期长安京兆四坊旧有“清真寺”。元皇庆年间敕建,明洪武年间赐名为“真教寺”,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1611—1614)重修。
穿过三道门,进入三进院,迎面是一条长约20米的御道。青砖铺路,笔直宽阔,上方搭建石雕精美的花棚架,两边是对称的长条形石坐凳。在这座院落内,环境非常优雅,有草坪、花坛、鱼池、奇石、千年古树等,极具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景观的格局和气派。
在御道南北两侧,各有三间小厢房,被俗称为“南北厅子”。其中,南厅为伊麻目和阿訇议事的地方,北厅为讲经堂和主讲阿訇的居住室。在御道的尽头,连接着大月台,中间矗立着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正面刻着“恒承玄妙”,背面刻着“感格昊苍”。
在宽敞的大月台上,坐落着雄伟的礼拜大殿,乃这座清真寺最主要的建筑物。大殿平面呈“品”字形,殿内面积862平方米,由前殿和后殿组成,勾连搭式连在一起。前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带前廊,为单檐歇山顶,九脊四面坡与后殿连接;后殿面阔三间,三面回廊环绕,为四角重檐攒尖顶,四脊四面坡檐下五彩斗拱双下昂。
这座礼拜殿为大木构架,保持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据说,在前殿和后殿的内墙板,以及后殿的天棚和藻井,装饰着大量阿拉伯文书法书写的《古兰经》内容与蔓草花纹等图案,施以彩绘,沥粉贴金。
在礼拜殿后方,有一座小墓冢,旁边竖立的石头上,写着“先贤周老爷”五个大字。这位周老爷是谁呢?他的名叫周良隽,咸阳市泾阳县人。他出生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活动集中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钻研伊斯兰教的典籍,取得很高的学术造诣。
小皮院清真寺是明清陕西经堂教育的最高学府和“陕西学派”的发祥地,周良隽先后六次在此执掌教学,与小皮院清真寺有着不解之缘。如今,这里还建有纪念周良隽老爷业绩的六来堂,流传着周良隽老爷是小皮院清真寺凤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