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完电影《摔跤吧!爸爸》,有些感慨,想要记录下来。
电影根据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事迹改编。讲的是国家级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为生活所迫放弃自己为国争光的摔跤梦想,一心盼望生个儿子继承自己的梦想不了命运作弄妻子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就在他有些心灰意冷准备放弃的时候,因为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非常有摔跤天赋,从而开始训练女儿,然后从起初的被嘲笑质疑到最终拿到金牌的故事。
我是阿米尔汗的粉丝(额好吧大家都知道他是我男神),电影在中国上映之前,我就已经看过预告,我知道少部分情节。而进电影院,我带着的更多是一种对阿米尔汗的敬仰(盲目崇拜)以及对于这个故事的敬畏,因此相比对情节的好奇,我更在乎的是结果之外的东西。
看完电影,眼中还有泪水,心情非常复杂,是那种带着惊喜的复杂。
一是演员都很棒,细节之处让人笑中带泪。
不管是阿米尔汗一如既往的传神表演、敬业精神,还是其他演员的演技,都生动而符合人物设定。父女间的感情起落,被他们演得淋漓尽致,一个独裁专制的父亲和叛逆后又突然懂得的女儿,总有那么一瞬,像极了自己和父亲。
二是导演对于观众G点的拿捏,非常准确。讲真,我全场几乎都是紧握双手捏把汗,随时泪点。吉塔输了想哭,赢了想高声呼喊,她们辛苦训练坚持不懈的时候,又真心佩服。就连他们初次赢了趾高气昂的返村都觉得好感动后骄傲。
我是一个人去看的电影,看的人不多,坐在我旁边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女的偶尔会有些坐不住,我总是忍不住的想和旁边的人表达一下自己的激动,可是每次转头,都担心其实别人并没有我这么入戏。
一个好的作品,一个好的故事,有时候真的只能被懂得的人懂得。
当我敲下这一句话的时候,我突然就明白观影时的复杂心情,我害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一部好片子,以及,我更害怕别人知道这是一部好片子。
02
电影本身还有除了笑点泪点励志之外的意义,这个太高深,在“男女平等”的中国土生土长的我更是无法评价,今天要说的,是另外一些东西。
第一点,是人性。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开始训练吉塔和巴比塔为摔跤手时,遭到了家人的反对,村民的嘲笑,权威者的鄙视,政府的不支持。就连两个小女孩本身,也是非常的不满,她们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她们身上。甚至反抗时还被剪掉头发。
人就是这样,自己一直遵循着的事情,希望别人也如此,好像《奇葩说》中的辩手咏开就说过这个观点吧,因为长辈告诉我要这样做,所以我希望小辈也会这样做,因为我都遵循了一辈子了。
这样说有点复杂,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是公务员、医生、教室等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是所谓的“铁饭碗”,所以长辈们被要求从事这些行业,而他们被洗了一辈子的脑,因此也希望你能够做这些行业,求个稳定。
所以在一个贫穷落后女孩十四岁就必须为了补贴家里而嫁给一个陌生男人的乡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打破常规开创女子摔跤的先河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质疑,女孩子也能摔?第二反应是嘲笑,怎么可能,女孩子赢不了的,太丢人了?第三反应则是鄙视,让女儿出头露面的真是不知耻。
然而随着吉塔崭露头角,首次战胜很“强”的男摔跤手,村民们的态度开始转变,满口污言秽语的大汉目瞪口呆,张嘴调侃吉塔的人不敢置信。
接着吉塔一次次胜利,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赢得了邦联,全国冠军,吉塔吃过的鸡肉用她的画像宣传,超市用她的画像宣传,回村全村人羡慕的围观,再也没有任何的嘲讽质疑鄙视!
为什么?因为她赢了啊,用实力说明了一切,用实力让所有人闭嘴。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别人嫉妒你,是因为你和她们水平差不多,只要你和她们不是一个档次,强到她们根本追赶不上,她们就该仰视羡慕而不是嫉妒了。
于吉塔姐妹而言,村民们就是这样,最初确实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看的,然后发现她们每天为了梦想、为了目标奋斗,心里就不舒服了,转变成了嫉妒,因为别人正在做你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看起来是那么的好。
随着吉塔各种破纪录呢,已经不是简单的仰视羡慕,而是有一种同理心了,吉塔为国争光,她的输赢他们一样紧张,这是上升了一个阶层的,不管我们内部如何,小家必然服从大家,在国家面前,我们一致对外。
这是一个泪点,每次看到这种大场面都会激动得想哭。我一个家族的人可以帮着我对抗外人,我一个省份的人有个地方保护,我这个学校的人比你牛逼。说白了,就是大家都讨厌又羡慕别人的护犊子,但是特别希望自己的护犊子。
电影中有一句话,别理会他人闲言闲语,今日随他们,让他们说吧,你的机会将会到来,再来证明自己。也许很多时候,我们也用得着。
03
另外一点,是目标
吉塔进专业的国家队,有专业的国家级教练指导时,初次接触外界的她是欣喜的,和一般姑娘一样,她爱美也希望自己除了摔跤之外,能够有其他的业余生活。
所以她慢慢放松放纵自己,变得骄傲,膨胀,在那个只想拿“铜牌”的教练的训练下,开始瞧不起父亲的技巧,挑战父亲的方法。
她的追求降低了,再加上教练的错误指导,所以她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遭受打击,几乎麻木。妹妹巴比塔两次和姐姐吉塔说的话,都让我深有感悟,第一次,是吉塔和父亲摔了一次赢了之后,她坚持己见,认为自己赢是因为得到一些新鲜的技巧,而巴比塔一针见血的指出,不是方法的问题,是体力不对等,她们的父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老去,不像从前那样了,但是他的方法没有问题。
让人深感这妹子不仅层次高,而且善解人意,对父亲的良苦用心,比姐姐更先领悟到。
姐妹俩见到之后,在姐姐的宿舍里,吉塔一边画着指甲一边和妹妹聊天,巴比塔觉得姐姐变了,她说:“我记得你小时候第一场比赛输了,你难过的一夜都睡不着觉;现在你刚刚输了一场国际比赛,但是看你好像没事人似的,我觉得你变了”。
巴比塔看问题,远比吉塔来的深,或许是太快得到太多荣誉的原因,吉塔一路太过顺风顺水,所以没有耐心静下来反思。
这也导致她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接连输掉几次国际比赛。
好像又扯远了,我想要说的是关于“目标”的界定,吉塔的新教练,并不如她父亲那么了解她的优势,他自大而且要求低,遇到问题一心找别人的麻烦,成天想着捣乱,他对吉塔的要求仅仅是拿到“铜牌”就够了,所以在他的带领下,吉塔甚至比赛都赢不了。
而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不一样,他深信女儿有拿“金牌”的实力,在各种干扰之下,以金牌的标准要求她,训练,饮食一样不落。实践了几次,果然取得不凡的成绩。
《孙子兵法》中有句话“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欲求银牌,必求金牌,欲求金牌,要求必须更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和教练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全心全意辅佐一个人;一个只是顺带着;一个一心想赢,一个只想不丢人;一个能看得更长远,一个只注重眼前。
最后,自然是真心付出那个人有收获。
其实让人深思的东西,远不止这些,不过我要继续碎碎念下去估计会说个没完,有时间有机会大家自己去看吧~就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