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故事基调和写作情节之后,就可以开始动笔写故事了。
在写作之前,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思考,就是:
我们要从什么角度去讲故事?
采用什么角度去讲故事,即是用谁的脑袋和视角去讲故事。
一般来说:有三种视角:
1.第一人称视角
即用我来描述,可能是亲身经历,也可能是从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出发的内心世界出发,故事的发展全属于我的所感所知。
用“我”这个视角的话,可以比较细致的描述个人的观察和感受,读者也比较容易代入故事,产生同理心,其次是运用主角的感觉和变化期带动故事情节饿开展。
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需要交代其他的事情,就会从我的视角离开,交代事情比较不自然,让读者产生抽离的感觉。
同时,用“我”的视角去讲故事,也要处理一下叙事动机和讲故事对象的问题。
例如:将一个“我的好友小鸡的故事”,你讲这个故事的动机是什么呢?你讲给谁听呢?你没有讲的部分呢?这一个部分读者也很感新奇。
最后,当故事本事变化情节变化快,人物的交代事项复杂,又需要经常交代个人的看法和感受的时候,就容易使的故事变得拖泥带水,失去吸引力。
2.上帝视角
讲故事的人已经知道了故事的一切信息,然后挑选一段最重要和最有趣的片段告诉你。
因为用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切的故事细节都可以交代清楚,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因为视角和时序的跳转都可以自由的运用,如果要写一个情节繁杂的故事,上帝视角是一个不二之选。
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因为讲故事的人让观众有一种胸有乾坤的感觉,所以听众会期待这个片段是和后续的发展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同时根据给出的线索也会推断主人公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
上帝视角好像一个广角镜头,有着充分的叙事自由,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
这是因为这种广角镜头式的叙述,导致观众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体会到故事主人公的内心状态,
因为用这种叙述方法的人,本身不是上帝,不可能做到全知全晓,他有自己的思维的局限性,所以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非常依赖作者的对故事的描述能力。
3.第三人称视角
介于第一人称和上帝视角之间,有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以他的心态和行为转变作为故事的主轴,同时也会在故事需要的时候,将一些设定,背景,变化做补充。
当我们选定了一种叙事方法后,我们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主要有三点:
1.有没有充分利用这种叙事观点的优点?
2.是否应该选择单一的叙述角度还是混合的叙事角度?
3.有没有出现叙事观点错置?
(7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