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孤独,我间歇性喜欢和害怕。
喜欢孤独时,我厌恶白天和人群,同时喜欢黑夜。害怕孤独时则会反过来。以至于我在厌恶夜晚的日子,掌握了一项技能:看一眼月相就能推测出农历的日期,误差不过一两天。因为我经常在深夜,根据月亮的盈缺,推测太阳的位置——只要明确地球哪个侧面仍是白天,哪些大洲的人仍醒着,我的孤独就会缓解。
可能我对这部电影的兴趣,正是由此而生。我想看一下开心麻花会怎样讲孤独。
以宇宙为背景的科幻喜剧非常难拍,因为面对宇宙,孤独必然是优先级别最高的感受。放在国内,更难上加难,因为在东方文化里,相对于孤独这种隶属于“个人”的概念,人们更熟悉的概念是“集体”。而后者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能让人忘记孤独。
《独行月球》在处理“孤独”的感受时,先给出了第一条线——被遗留的不只是沈腾,还有一只袋鼠。其实更极致一些的话,当沈腾见到袋鼠时,应该直接抱上去亲的。地球毁灭,人类消亡,独处月球时,身边有没有一只哺乳动物,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这要换做我,我就跟那只袋鼠当场结婚。
解决“孤独”的第二条线,是让沈腾以为接收到了地球信号,以为其他人还活着。不过当时画面一转,信号是袋鼠的尾巴无意中拨动线缆发出的。观众笑了,而我屏住呼吸,这也太他妈绝望了。
这一幕也解释了这部电影难拍的原因。科幻加喜剧难,更难的是孤独加喜剧。失恋可以喜剧,破产可以喜剧,自杀都能,而孤独不能。
也因此,《独行月球》笑点密集的段落,更集中在前半段。之所以好笑,是因为沈腾跟其他人有交集,他不孤独。我们太不熟悉孤独了,以至于会纳闷,为什么电影的中间段落,为什么沈腾真正独行月球时,突然有些走向伤感?
因为沈腾演得真,因为电影拍得真,因为你终于感到了孤独。
我小时候曾跟家人去云南旅行。某个夜晚,我们开车从昆明去西双版纳,在一条两侧只有野草的土路上行驶了数个小时。你能想象,当前方出现一座亮着灯的邮局时,我的心情吗?我大喊大叫,导致我姐以为我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但我只是太快乐了而已。那间邮局,让我重新跟这个世界联上网了,我不孤独了。那是我第一次对孤独有了具体的概念。
所以,当无数人走上地表,向月球打亮灯光,让沈腾知道他们还活着时,他没有落单时,我非常能理解沈腾为什么爆哭。此时此刻,灯火通明的地球就是他的邮局啊。同时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歌手喜欢引导歌迷们挥舞发光的东西了。
我很意外,开心麻花会用如此浪漫的手段,去拥抱“孤独”。
片中像这样浪漫的设计还有很多。有一幕致敬《E. T. 外星人》的经典画面,或许是致敬《极地特快》,或许是致敬别的,只要有月亮参与的画面,似乎都会有这样的桥段。而《独行月球》里的这一段,是两个我尤爱的浪漫段落之一。月亮、袋鼠和滑板,会构建怎样的浪漫呢,我就不剧透了,虽然没说已经跟说了一样。
还有一幕,不论在画面和含义上都堪称壮美。画面上,因为沈腾的折腾,整个地球的星体状态都改变了,沈腾由此升级为影史上第二位“来自地球的男人”。含义上,他则让我想起了《三体》里的罗辑。《地心引力》的结尾,主角最终从太空回到地球,爬跪在大地上,终于感受到了土壤和重力,感受到了家,感受到了不再孤独。从某个角度来看,沈腾用另一种方式做到了,独行月球多年后,他再也不会感到孤独了。
开心麻花的电影,让人从头笑到尾——前几部电影,让观众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于是,让人从头笑到尾,变成了应该让人从头笑到尾。这种期待的形成是必然的。而这一部,开心麻花有了更大的野心,除了逗人发笑之外,他们还想让观众注意到,他们有能力拍出更丰富、更有思考的电影。或者这么说吧,如果把这部作品当作“浪漫麻花”的电影来看,你会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