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好多人提到,已经到了一个怎样的年龄,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甚至很多人提到自己毕业于一个好学校,或是拥有硕士学位,但仍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
这个问题有两个点,我觉得应该搞明白。
首先,我们拥有怎样的能力,能够足以支持自己找到一个好工作?
自上班以来,越发认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不知是谁说过,以前的人们只需要一个技能,就能够入职一个不错的岗位,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需要具备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技能,才能被对方看到。
社会发展的太快了,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但同时,它对人们的包容性也小了。另外,很多岗位的就业者年龄集中在所谓“年轻or还算年轻”的数值区间,如果年龄稍长,可能就不再适用原本的工作,不得不另谋出路。
我们不能再期望依赖自己仅有的、又算不得精通的能力,去获得一个好工作。对此,唯有多学、多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更多的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岗位适配度。
其次,什么样的工作可以称得上是好工作?
前些年,毕业生对编内岗位还没有现在这么热衷,甚至很多人认为编内岗位教条、乏味。疫情以来,就业形势转坏,除了中小企业发展一般,一些所谓大厂也频繁裁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编内岗位的好处,那就是稳定。
这让面临各种不断涌出的压力的年轻人,也愿意早早进入“养老状态”,乏味在稳定面前不值一提。编内岗位成为越来越多人眼中的好工作。于是,每每相应的考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在刚毕业时,在无收入状态下全力以赴去准备这类考试,结果如何,也只能等着看后续发展。
我是向来不喜欢编内工作,但却被家人督促要找一个“稳定”工作的这波人。
老实说,直到现在,我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每次都说自己擅长文字工作的话,这个认知未免有些虚空。也参加过两场编内岗位考试,但不幸的是所报岗位分数线总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岗位,导致我随成绩尚可,却进不了所报岗位的面试。
好在我本人对编制并没有执念,当遇到一个还算不错的工作时,即使是企业,也欣然前往了。工作中越来越发现,企业对一个人能力的要求并不低,甚至高于较稳定的岗位。可能大家心中默认,企业更能够锻炼一个人的能力,而编内单位更能锻炼一个人在人情世故上的能力。
如果事实是这样,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必要去思考一下,自己想要提高与增强的,究竟是哪方面的能力。
有位长辈告诉我,优秀的人通常不会进入编内,因为他们不惧怕身在企业,而是会看到在企业内的更多挑战性,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由一定道理的。当然,尽管我现在这么想,也或许有一天,我会听从亲朋好友的劝说,再次走上考编的道路,这也未知。
但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专注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哪方面的竞争力。让自身具备更多的工作技能,这样即使是在企业,即使有裁员风险,也不必担心失去一份工作之后不知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