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节 认识的本质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简答】
①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 )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 标准 )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 ⽬的 )
补充:⽣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
2.认识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简答】
①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要关系】
②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③主体和客体相互作⽤: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这种能动性⼜受到客体的制约。
3.认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的主体具有能动性】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①唯物论的反映论,唯心论的认识论(先验论)
②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
③可知论,不可知论
补充: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
第⼆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1.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具体的,形象的,⽚⾯的反映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认识的⾼级阶段,是对事物抽象的,本质的,全⾯的反映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简答】
①( 理性 )认识依赖于( 感性 )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 【简答】
①材料必须丰富;
②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法
4.认识的第⼀次⻜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5.认识的第⼆次⻜跃-理性认识到实践
补充: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的
6.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限的辩证统⼀
7. 完整的认识过程:(实践 ) - 认识 - ( 实践)的循环往复
8.补充: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容易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类似经验论与类似唯理论的误区】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1.真理: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谬误:歪曲的反映客观事物
2.真理的属性 【简答】
①客观性——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②绝对性(绝对真理)——⽆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是绝对的
③相对性(相对真理)——认识有待扩展、有待深化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4.实践作为标准的特点 【简答】
① 唯⼀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②确定性:实践可以检验⼀切认识;
③不确定性:实践是⼀定历史条件下有局限性;
5.价值的含义
某物具有对⼈有⽤或使⼈愉快的属性
6.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对⽴:真理和价值就是两个概念,不⼀样
统⼀:真理可以指导实践产⽣价值,正确的价值观在真理指导下形成
7.真理可以指导实践产⽣价值:
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 【简答】
①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②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顿站在巨⼈的肩膀)
③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真理⾯前⼈⼈平等;真理在⼿,所向披靡)
8.正确的价值观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社会主义核⼼价值观
A.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国家:富强⺠主⽂明和谐
C.社会:⾃由平等公正法治
第四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
1.认识的⽬的-在于运⽤(实践)
2.⼀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
3.党的思想路线与⻢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关系: 【简答】
①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党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③“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也是⻢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4.党的群众路线与⻢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关系:
⼀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