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之光照亮前行路:从周祖翼书记华侨大学思政课看福建教育发展新征程

7月1日,省委书记周祖翼走进华侨大学,以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这堂思政课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宣讲,更是对福建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担当作为的深刻指引。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周祖翼书记的讲话为福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指明了前进方向。

思政铸魂:坚守教育初心,筑牢信仰之基

周祖翼书记在思政课上强调,要用好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优势,深挖“富矿”资源,用鲜活教材铸魂育人。福建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从古田会议会址到长征出发地,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红色资源是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能够引导学生从中接受精神洗礼、坚定理想信念。

以华侨大学为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福建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精神。同时,结合福建的传统文化优势,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坚定文化自信。福建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福建传统文化,将自身理想、命运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特色发展:立足侨乡优势,服务国家战略

华侨大学作为以侨立校、为侨服务的高校,具有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周祖翼书记指出,学校要着力突出办学特色,开设更多特色课程,深耕侨务研究,探索新形势下闽台教育融合发展新路,持续助力打好新时代新“侨牌”。福建是著名侨乡,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众多,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侨大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与合作,开展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吸引更多海外学生来校学习。同时,加强侨务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侨胞回国创业、投资提供服务支持。在闽台教育融合方面,学校可以加强与台湾高校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学生互换等项目,促进两岸教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驱动: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周祖翼书记希望华侨大学牢记嘱托,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这就要求学校要着力找准办学定位,紧扣发展所需,进一步建强重点学科,培育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有组织科研。

在学科建设方面,华侨大学可以结合福建的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例如,福建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学校可以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科研创新方面,鼓励教师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时代担当:培养青年才俊,共筑中国梦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周祖翼书记在思政课上激励全体师生牢记嘱托、挺膺担当,为全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力量。华侨大学要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周祖翼书记在华侨大学的思政课,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福建教育发展的前行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福建教育要以此次思政课为契机,坚守教育初心,突出特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培养时代新人。让我们以思政之光为引领,携手共进,为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教育力量,共同书写福建教育发展的壮丽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