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一炉香会要多长时间?以时辰计量,却可以讲完人一生的故事。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就是这样来开头:“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淡淡的文字,却品尝出凄凉的味道。
我看小说一般都是一目十行,看完了了,很少回品,除了《红楼梦》这样的伟大小说。张爱玲这篇《第一炉香》,却让我回味良久,故事凄美、文字迷人,让人爱不释手。
故事发生在战前香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张爱玲只用一句话便描绘出当下香港的模样,“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眼光独到、文字泼辣。
一个在香港上学的上海女孩葛薇龙,颇有姿色,心气颇高,不甘于被命运束缚,主动投奔居住在香港富人区的交际花姑母梁太太,但造化弄人,少女之心被纨绔子弟乔琪乔俘获,自己最终也沦为交际花,挣钱养不成器丈夫的悲剧故事。女主人公薇龙的蜕变,和她姑母的刻意引导、故意挖坑脱不开干系。且来聊聊薇龙和她的姑母。
姑母梁太太是一个“彻底的物质主义者”。自打年轻时,为了享受浮华奢靡的生活,不惜与兄长也就是薇龙的父亲决裂,嫁给富商做小,获得大笔遗产。收留薇龙也有她的如意算盘,自己年岁渐长、姿色渐衰,需要年轻女孩子的帮衬,才能维系现有生活。薇龙年轻、漂亮、读书识礼,会弹钢琴歌唱,具备做交际花的全部条件,只要调教调教便可无往不胜。梁太太费劲心机地把薇龙留在她身边,甚至劝说只享乐不结婚的乔琪乔迎娶薇龙,这样他们就都获得了薇龙这架赚钱机器。为了说服乔,连退路都帮他想好了,待薇龙不能赚钱了就离婚。好一个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姑母!
薇龙是个从小就缺爱的孩子,父亲严厉、刻板、守旧,母亲柔弱无力。明知父亲和姑母不和,她还是鼓起万般勇气去找姑母。为的是能在父母回到上海后,自己可以继续在香港好好读书,有住所、不用为学费发愁;继而再找个真正喜欢自己的人,过自己的生活。
住进姑母家后,她逐渐习惯了奢靡的生活,晚宴、茶会、音乐会、牌局,炫弄漂亮的衣裙,还有仰慕她的男人们排成队献殷勤。而这,仅仅是“三个月的功夫”。她对她的姑母,甚至有点小小的崇拜:“姑母是个有本领的女人,一手挽住了时代的巨轮,在她自己的小天地里,留住了满清末年的淫逸空气,关起门来做小型慈禧太后。”
在这个环境里,薇龙逐渐累积起来一点点少女的自信和自负,直到她认识了多情公子乔琪乔后消失殆尽。乔对她百般撩拨却又若即若离,决口不提爱字;他苍白的体态面容、时而天真的神情会激发薇龙的母性,让她想要呵护他;而他的细致温柔则让薇龙感受到久违的温暖和爱意。薇龙沦陷在乔的温柔乡里,为了得到乔的爱,她愿意付出一切,包括她自己。她把自己嫁给了乔,准确的说是她娶了他。用卖笑,供他吃喝玩乐,供他纸醉金迷。她的爱是如此卑微,一如张爱玲送给胡兰成一张照片的背后留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小说的结尾,是年三十晚上,薇龙和乔去湾仔逛集市。人山人海的集市上,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各种看热闹。两个人表面上像小孩子那样玩闹逛,但薇龙的心是空空的,乔是带着愧疚的,路边卖笑的小姑娘激起了薇龙的强烈认同,但乔只是无能为力,唯有点起烟卷儿,“火光一亮,在那凛冽的寒夜里,他的嘴上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花立时谢了。又是寒冷与黑暗…“”
小说的色调是冷的。好在文字描写的风趣可爱,稍许调浓些色调。小说里面人物的刻画活灵活现,寥寥几笔,鲜活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张爱玲也是红迷,文字描写颇有《红楼梦》的文风,例如“水晶心肝玻璃人”、“破落户”等。姑母梁太太,貌美如花却虚荣贪财,心机深厚却处世圆融,活泼刁钻,像极了凤姐“破落户”的模样;伶牙俐齿、事事替主子张罗周到的丫头,颇有平儿的风貌。
这样的文字,让人如何不爱?
可惜薇龙这样的女子,如烟花般璀璨,也如烟花般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