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的烤面筋

今天休息闲着无聊,就去南锣鼓巷转了一圈,然后惊然发现,烤面筋一串卖到了15元!卖到了我吃不起的价格!!!    

以为眼花的我,还不死心的去问了老板, 这个是15元三串吗,得到肯定的答复,这个是15元一串。这个答复一下子让我震惊了,想着我才半年没上街,这物价就已经涨到了这个程度了吗?除此之外,还有25元6个一块章鱼肉的章鱼烧,10块一个以前卖4块的牛肉饼,29块3个隔好几个夜的新疆烤包子。。。。吃小吃花费100元,迷惑值增加100分

由此产生了一些疑问,全民收入水平下降下,商品价格反而增加很多?商品的定价逻辑是什么,如何将商品卖到最理想的价格?各类商品的不断涨价,是欲望使然亦或者成本原因。试着自问自答般想了下他们的因果链,这三年因为疫情的一些原因,对于商家和个人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企业或商家因在此期间无法盈利,最终歇业关门,也有大部分员工在此期间被裁员,最终降薪加入其它公司。相信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也在疫情时代里有着相应的缩减,过去每周一聚餐,改成半个月或者更长时间

但就在这样消费场景并不好的时候,产品却不断提升价格,以我之前的公司产品为例,19年某款商品的销售价格是199元,在疫情三年的时间了,加价4次最终售价240元;在21年花75元购买的充电宝,22年末已经涨到了130元,当然还有很多的实际案例,都显示着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因为疫情原因降价销售,而是不断提升了价格,并且这些产品并非生活必需品;而问询商家以及网络上查找相关原因时,得到的更多是因为原材料成本的提升,最终导致商品价格不断提升,但从他们实际的一些情况来看,所谓的原材料提升完全可以被其它成本的减少而磨平,更甚至降低。比如说产品的包装成本,现在的产品包装相比以前大幅精简,很多商家使用的产品包材以及其它一些附赠品质量均在下降;也比如说公司人员缩减节省下来的成本,以前三个人干的活,现在只留乐一个人在做。加上政府对企业的税率减免,或者现金补助。这些其实都是让很多的企业在疫情期间没那么难受了,但商品价格不降反升的迷惑行为属实让人感慨。回想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说在古时候农民耕地比较看天吃饭,丰产的时候粮食会卖平常价格,而欠产之后就会提高商品售价。国家为了安稳民生,所以对农民做了经济补助,让农民在欠产时也可以得到预期回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调平粮食的售价,并且也强制规定粮食售价不可以高过某个价格。但最终的结果是,欠产时销售粮食,价格会在不触及法规的情况下,达到尽可能的高, 甚至农民在粮食欠产是甚至能够盈利,一方面是粮食较高价的卖出,一方面是国家的补贴。就这样两者相加的情况下,农民收益得到了保证,但人民还是继续买高价的粮食。所以不清楚目前的商家涨价行为,是否与故事内的逻辑相同,商家生活没那么困难,而最终受伤的还是人名。

第二个问题,商品的定价逻辑是什么,如何将商品卖到最理想的价格。其实大部分的商品定价都遵循着几个方案,比如成本定价法、市场定价法、人群定价法。成本定价是大多数商家会使用的定价方式,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损耗空间+预期收益率=产品价格,而市场定价就是看自己所在的市场,同类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根据产品和功能等选择自己产品的售价。而人群定价就是在确定自己的销售人群后,将产品价格定位在群体能接受的最高价格来销售,用的比较好的可能就是航空公司,和电商类公司。机票仓位不同价格不同,购买时间不同价格也不同,而电商的推荐系统,会在你搜索商品时,通过你过往的购买行为,推荐给你一个最可能下单的产品。就比如你同事过往买东西都是最便宜,而你买东西都是高端类型,那收拾同一件商品,推荐给你们的商品价位差异就会很大。那如何将商品销售到最理想的价格,无疑使用差异化定价是最为可取的方式,通过人群分类定制不同价格,这样一件商品就可以获得更好的销量和利润。不过这种方式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作为一般企业无法有效识别客户圈层,而且单一销售平台也无法实现这种差异化价格推荐,所以更多的是给不同的销售平台定制不一样的价格,某东卖高价,某多卖低价,通过平台属性定价选择商品的销售价格

第三个就是商品的不断涨价,是欲望使然亦或者成本原因。这个问题其实回归到第一个问题的解释, 个人感觉更多来自欲望使然,当没有生存压力的时候,自然不需要将商品快速换成现金,虽然目前各类原材料成本在提升,但回归到一般原材料的价格本身,每吨成本不会提升1/1000,而将这个成本分摊到成品上,最多也不会到1块钱。而一些销售成本,以及广告成本,在不断压缩下,商品本身价格并不会增加很多。而商品不降价销售的情况来看,公司或商家并急于抛货,所以欲望原因可能是涨价的更多原因

在现在这个收入下降,而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环境当中,大多数人会做的可能更多是节流,让现金牢牢抓在手里不消费,或者将钱放入楼市或者股市当中。成本负担,人员失业,工厂降产,消费降频,也明白了国家机关都是最聪明的人在,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因素很多,而要去做出优化改变,难度可谓是成倍的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