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之一:成长、远方和理想

网易有一门有名的哈佛公开课幸福课,广受欢迎,一直犯懒没有听。陈海贤老师的新书《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清晰的阐明了我们日常很多不够明了的问题。

一、成长

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个无赶不走掐不死的伙伴,叫别人家的孩子。我们都挠墙自己深深的郁闷的时候,又有没有人想过,别人家的那个孩子的感受?

龟兔赛跑里,那个笨兔子如果不笨了了,一直努力往前跑,可怜的小乌龟,那你还往前挪的有没有意义?

我们总是或者批评孩子:“你这次怎么才考这么点儿?”或者表扬孩子:“这次虽然没考100分,但比隔家的孩子大宝强多了。”

会造成什么后果?

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评价容易带来不安,让人陷入防御状态,和过度的自我关注。

会让孩子怕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被父母或他人认可,会产生焦虑,就会塑造出一个他认为的,父母喜欢的理想的“自我”来缓解焦虑。从而进入防御状态,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问题,着重修正自己。没有安全感,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和极端。

这种不安全感产生的行为动力,和自发的、通过挑战获得成就感的动力,是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前者是僵固型的,后者是成长型的。

僵固型的思维认为能力等一切都是固定不变的,会把挑战看作“证明自己可能不行”的风险,成长型思维会把挑战看作机会。

比如亲密关系,成长型会相信通过经营会加以改善,而僵固型会抱怨,都怪自己当初看走了眼。

所以,不管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只要孩子在不断进步就可以,迎进每一个小挑战不断成长。小乌龟也只要在一直在努力前进就好,今天比昨天走的远,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就象,我们的人生,也不是一场赛跑。

所以,我们不妨用成长型的思维,给自己制订几个犯错误计划。犯错误不可怕,关键在于,犯错以后的反思总结。

二、远方

我的一个朋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把高晓松的名言“我们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话当作QQ签名。

辞职要出去看一看的女教师,一直是好多人崇拜的勇敢的偶象。世界是很大,绝对要以去看看,看完之后呢?

其实,远方,不过是你从现在呆腻了的地方,去一个别人呆腻了的地方。追根溯源,不过是逃避粉饰之后的借口。

我们为什么特别不喜欢做工作上的锁事呢?我们为什么特别厌烦洗碗?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里说,因为我们有了分别心。我们对意义的想象,把生活分成了快乐的和不快乐的。而如果我们“众事平等”,都是你必须要作的事,你的心也就静下来了。

我们并不想要过程,只想要远方。但是没有过程,又哪里的远方呢,我们的生活又在哪时呢?

每一个高远的目标,都是一个小问题一个小问题的累积解决。工作,没有什么喜欢和不喜欢,在其岗,就必须认真做好,负其责。

投入的专注的回报,就是幸福。即所谓的“福流”。

大隐隐于市。

生活,即是修行。

三、理想

多隆是阿里层级P11的级别,相当于副总裁。他一个人的工作结果,顶一个团队,一直是阿里大神级的人物。从03年到07年,淘宝的搜索引擎就是他一个人在写,一个人在维护,而且还不是他全部的工作。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他是从一个最初级的程序员,通过解决一个小问题再解决一个小问题成长起来的。

平庸相对应的反义词是,奋斗,独特,理想,才华。。。。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希望万众敬仰。但现实是,我们都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接受自己的平庸,每个人的情况感觉也不一样。

比如有的是在梦想破灭后,意识到自己的平庸,然后带着绝望的悲悯重新寻找出路。有的是因为接纳了自己的平庸,心态变平和,不再抱怨环境,嫉妒他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地明白,自己原本就很平庸,只是有一股执念和侥幸作崇,想着自己也许跟别人不一样,也许可以走一条别出心裁的路。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便不再与自己为敌,不再与世界为敌。

越是平庸,就越要努力,越要踏实从简单的事作起。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你反而会越靠近自己的理想。

��t���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几个月前参加过半天的催眠沙龙之后,觉得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画面很神奇,所以希望参加正式的催眠工作坊系统的学习一下...
    玥颖sylph阅读 4,472评论 1 0
  • 第7天·21天OH卡颜瘦身课 #玩卡不卡·每日一抽# 每一位都可以通过这张卡片觉察自己: 1、直觉他叫什么名字?劳...
    杨华琳阅读 955评论 0 0
  • 仰卧浮丘流沙北,生日快乐又一岁。 古来贤人多寂寥,春花雪月又一朝。 夜景/作
    夜景黑色调阅读 1,508评论 0 0
  • 1.让你的脚本多打印一行 print ("Hello World.\n" 2.让你的脚本只打印一行 3.符号 4....
    姚屹晨阅读 1,65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