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西方哲学心得03
如何学习西方哲学?
西哲377节系统课程我花了3个月时间体系化的学完,结合之前自己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基础,我学习西方哲学的方法论:澄清概念、设定判准,以及最终建构属于自己的哲学系统。
昨天的文章给大家详细阐述了“设定 判准”内容,今天继续阐述最后的学习心得,建构属于自己的哲学系统。
三、建构系统:哲学大问题的整体框架
1. 建构系统的三大问题 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体系必须回应三个根本性的问题:
(1)自然界如何与其终极根源或上帝相联系?
(2)人类如何与该终极根源相沟通或相契合?
(3)在共同的本源与终点下,人类和自然应如何共处?
这三个问题构成一个“2+1”的结构:自然与人类,以及背后的终极来源与归宿。这三个问题不仅可以用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还可以用于创业过程中。
2. 系统化思考的难度与价值建构哲学系统并非易事,这需要兼顾形而上学的深思、知识论的严谨以及伦理学的实践指引。只有当你将已澄清的概念与已设定的判准融会贯通,才能在宏观层面建立起统一而有机的思想架构。
这种系统性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哲学问题,更能让你的思想在面对新问题时保持弹性与稳固。
三只青蛙的“三系统”就是在逐渐构建我们自己专属的“思想架构”。
3. 参考历史上的系统哲学家学完337节课之后,我受益匪浅的是系统和体系的思考。
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阿奎那、近代的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乃至黑格尔、怀特海等思想家,无不试图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
高手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体系!要不然永远无法进入“模式化”学习!
我们应当透过他们的努力与困难,认识到系统建构的重要性与方法论上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更能看清自己的系统方案中有无逻辑断裂或内容空白。
学习西方哲学我的方法论和观点不应只是被动记忆诸多大师的观点,而是要在不断翻阅、思辨与争鸣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视角。
通过澄清概念,可以在他人的理念中找到思考的坐标系;通过设定判准,可以在哲学对话中确立清晰的判断标准;通过建构系统,可以在宏观层面上给出对自然、人类及终极根源的有机诠释。
只有经过这三个层次的沉淀与提升,才能进入哲学创造的天地。这样,学习西方哲学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生成智慧的过程。
我决定再用一年的时间录制这337节西哲学习感受音频,昨天录了第一节,欢迎同学们在小宇宙和喜马拉雅进行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