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书言
对于“吃亏是福”大家有什么样的理解?
是觉得这就是一句至理名言,还是觉得这是一句骗人的鬼话?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思想积极向上,总是觉得吃了亏就是福气。那么,吃亏真的会得到福报吗?
每一件事情的背后总有其多面性,比如“吃亏是福”这句话,在很多时候真的很打脸。
琴琴是乡下女孩,家庭人口很简单,上有老奶奶、父母,下有一个弟弟。他们一家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父母耕种田地、圈养家禽家畜来获取。
在琴琴的童年时光里,生活很拮据,父母总是起早贪黑,家里家外忙得团团转。
父亲脾气不怎么好,有时候干活回来累狠了,张口就骂人,不分青红皂。琴琴和弟弟就躲得远远的,只有母亲在一旁默默地当父亲发泄情绪的垃圾桶。
母亲性情温和,她对任何人都很包容,在家里,她什么活都干,父亲说什么骂什么,她都好脾气接受;在家外,乡里乡亲有什么难处,都会去帮忙。
年复一年,母亲跟村里的人关系越来越好,而父亲的脾气也没有那么暴躁,懂得了收敛。
母亲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吃亏是福”,以及她的行事作风,让琴琴的整个童年都是温馨和谐的。她觉得母亲做得对,说得也对——吃亏就是福!
也是这句话,在琴琴结婚后的婚姻生活里成为了一个笑话。
刚结婚时的琴琴不懂得婚姻的艰难,不知道婚姻是一大家子的生活,总会有矛盾,会有鸡毛蒜皮的琐碎,她过得不如意,但她都忍了,因为她相信母亲说的那句话“吃亏是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琴琴觉得那句话变了味儿。
她不知道母亲一直以来是怎么做到的,说的做的都觉得吃亏是福气,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忍耐力。
刚开始琴琴也像母亲那样做,什么都忍着、让着。婆婆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她改正,尽量做到让婆婆满意。丈夫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甚至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琴琴好言相劝,却被丈夫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整天上班累死了,不过放松一下都不行吗?”堵了嘴。
对此,琴琴只好充当睁眼瞎,她继续该上班上班,下班也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帖帖。
琴琴是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但总有人不知足,婆婆三番四次的刁难、丈夫也开始夜不归宿,她的日子越来越难熬,她怕婆婆日盛的针锋相对,更怕丈夫变成了赌徒。
然而那一天还是来了,赌场都是十赌九输,丈夫第一次输了一千多块钱,他用自己的工资偷偷地还了,一次、两次……终于把工资耗尽。他跑来问琴琴要钱还赌债,一万多块钱,这个数目对于琴琴来说简直就是巨款了,她省吃俭用五个月才存下这么些钱,如今却又要送出去,她心痛。
琴琴这一次有了离婚的念头,但想到孩子,再看看信誓旦旦要戒赌的丈夫,母亲的那句“吃亏是福”冒了出来,她妥协了。
日子就这样重复着,如果不是孩子生的那场大病,她都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鬼。
那一天,孩子重感冒引发了小儿肺炎,需要住院治疗,琴琴拿卡交住院费的时候,发现里面仅存的三万块钱没了,后来才知道是丈夫拿去赌了。就连他的工作都是假的,每天的早出晚归是为了打牌,是个幌子,更让琴琴不能接受的是,婆婆居然知道,他们母子俩拿她当傻子耍!
琴琴觉得自己真可悲,他们有拿她当亲人吗?他们把自己的付出放在了眼里吗?都没有!他们把她当做是捡来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曾经的琴琴以为,她吃的这些亏,都会换来福报,但现在打脸了。
她的付出在这对母子身上换来的是得寸进尺,是理所应当,她这才知道,“吃亏是福”是要看人的。
琴琴后来离婚了,虽然带着孩子苦,但再苦也比没离婚的时候强上百倍。
对于生活,每个人的理解和态度都不一样,有些人觉得只要吃得了亏,受得了罪,就可以迎来美好的生活,就像琴琴的母亲,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生活也最终过得和谐幸福。
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是美好生活的开端。有人的地方就是生活,避免不了人性的释放。
当我们遇到品行端正的人,我们付出的都会被看到、他们会给予回报,良善的心性不允许他们视而不见。
但当我们遇人不淑,他们没有是非观念,没有道德底线;他们不会感激,只会理所应当地索求。就像琴琴的婆婆和丈夫,他们一边享受着别人的劳动成果,一边不知感恩的极尽刻薄,终于耗尽了琴琴最后的一丝感情。
《白夜行》里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直视太阳会伤眼,直视人心会伤心,所以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就要学会“适量而至”,一味的迁就忍让,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伤害,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