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阅读提示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各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学习本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可以受到教益。
查字典,给下边字注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等篇。
〔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
〔说〕同“悦”,愉快。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子贡〕孔子的北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yǔ),谥号叫“文”。
〔是以〕因此。
〔默而识(zhì)之〕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识,记。之,指学习所得。
〔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里是孔子自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