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近现代文学家中,最富争议者莫过于郭沫若,其主要黑点有:文学水平太差,私德败坏;虽然入党但一有紧急事件马上隐身,称之为失联,建国后又极尽阿谀谄媚之能事,两面三刀。
首先,稍微读点现当代文学史,你都不能说“郭沫若文学水平差”。文学永远是人学,知人论世,要结合具体时代背景看文学作品。
他的代表作《女神》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产生的?1921年,中国正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郭沫若此时还在日本读书,虽然不在国内,但他仍有极高的热情:“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到了喷火口,我在那时差不多狂了。”于是他写下了《女神》,作为对国内青年文学运动的声援。
有人批评《天狗》,觉得它不土不洋,言辞粗鄙,但是其实当时的中国文坛正在进行新诗体的变革,所有人都在摸索前进,作为新诗体发起第一人的胡适,写出的也不过是“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这种四不像。
与之相比,郭沫若的《天狗》反而真切表达他的自由精神,革命激情。《天狗》借助化用天狗吞月的传说,骨子里表现出的是一个决绝冲破一切束缚。要求个性独立。改造自我的精神。
“去寻找那些和我振动数相同的人,与我燃烧点相等的人。”在诗歌中他将自己化为一条天狗,一个被反抗烈火烧的通体透亮的叛逆者,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其中。
其次,郭沫若私德问题主要体现在所谓的“抛弃妻子”,如果是说张琼华,这事是郭沫若的父母包办,逃婚虽然对女方不好,但其实也无可厚非。如果是说在日本娶的郭安娜,七七事变之后。
郭沫若是从日本潜逃回国的,不可能大摇大摆的带上老婆孩子,登报声明“我要回国参加抗战”,就算郭沫若有这么大的胆子,营救他的钱瘦铁也没这么大本事。所以,郭沫若是只身逃离日本,而且逃离时,是跟钱瘦铁换了衣服,穿着钱瘦铁的衣服,拿着钱瘦铁提供的船票行李只身逃离。
至于郭沫若回国后另娶于立群,话说,郭沫若没有未来眼,他不可能预知日本八年后会战败,他和郭安娜11年后会重逢。事实上,就算是写出《论持久战》的伟大领袖,都只能说抗战是持久战,却不敢预言多少年后就能取得胜利。在这种情况下,郭沫若只身逃离日本,就意味着他和郭安娜是生离死别,回国后另娶,对郭安娜很不公平,但是,外人没有谴责郭沫若的资格。
最后,郭沫若终其一生都没有整人、迫害人、诬陷他人的记录,哪怕是在政治气候极不正常的那近二十年,哪怕两个儿子死得不明不白。郭沫若的搭档,中科院副院长、党组书记张劲夫的说法是:反右时期,以郭沫若为首的中科院领导班子是尽一切可能减轻运动对中科院的冲击,张劲夫进了牛棚,还是郭沫若捞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建国后又极尽阿谀谄媚之能事,两面三刀”。
郭沫若的一生1927年反蒋,1937年抗日,够激烈,够疯狂,人如其诗,诗如其人,确实没有什么美感,却值得尊敬,仅此而已。另外,其实,对于某些人来说,黑他不重要,通过黑他来黑教员是最重要的。
最后,附上教员一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倒下的战士依然是战士,聒噪的苍蝇依然是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