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文/木君
“你好……”
现在无论何种场合,只要是见面了,这就是一句最简单不过的问候。听见了,你好,我就觉得你是真诚的,能从你的眼神里能从你的语气里感受真诚。
当然,如果有敷衍,也会在“你好”里体现出来,也会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莫不经心的你好还不如就放在嘴里,存在肚子里,不把它放出来。有时即使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也会恰似送出的“你好”入耳,如此美妙。
所以我总是把“你好”中的“你”字发出一个重音。就像“谢谢你”中的“你”这个音也被被我说成重音一样,是带着我的情感的。我想传递的信息是我重视你,我珍惜与你的这份缘分。
我的第一个“你好”是在感动中被记忆收藏的。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山城,在这样的一个小县城里,没有人用“你好”来打招呼问候的。一次一次的相逢,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吃了吗?吃的什么?干嘛呢?哪去?……”这样的问候,是家长里短的问候,是一种质朴的民风,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说实在的,那时候,就根本不知道还有“你好”这样的见面礼。
而一次学校的接待活动,却完全改变了我。记得那是三四年纪大小,学校要接待一个参观团。
那是一次北京的客人到我们学校来访,学校非常重视。校领导和老师三番五次地让我们排列队伍,我们穿着整齐衣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挺胸抬头、稍息立正,练了很多次。
那个时候恰好是夏天。干热的太阳挂在天上,我们每一个人在烈日下都被晒得有点晕,但是精气神儿却很足,那是因为我们要见到来自北京的客人,他们要对我们进行友谊参观、访谈。
总而言之,具体的原因我记不清了,但是是来自北京的客人,我却清晰的记得。我是以班长的身份站在最前列整理队伍。
当客人走入校门的时候,我们昂首挺胸气齐声呼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客人呢?缓缓移步到队伍面前,大概10个左右。因为我站在最前面,所以客人最先站到了我的面前。当时的一位北京客人,年纪稍大一点模样的老人,见到我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好”。
听到这个词,我茫然不知所措。但是。我迅速地整理了一下情绪,学着客人的模样口吻,回复了一句“你好”。
那客人笑眯眯地抚摸着我的肩膀,说了些什么我早已记不清了,只有“你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当客人离开的时候,我们又是以高亢嘹亮的声音面对着客人齐声喊出“客人再见……”客人有礼貌的、绅士一样地挥手,看着我们整齐的队伍举起右手远远的挥了又挥才转身离去。也对我们回应着“再见”。
就是这样的一幕,让我觉得“你好”两个字是多么美妙,会说你好两个字该是一种荣耀。会每天说“你好”一定会有绅士风度淑女品质附身。
于是我在心里开始了时刻默念着“你好”这两个字,也不知默念了多少遍。开始很陌生,嘴里飘出“你好”总觉得有很多不自然开始,似乎不是我说出的样子,生涩的很。
于是我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你好”,对着桌子说你好,对着板凳说你好,对着墙壁说你好,对着马路边的大树说你好,捡起一片树叶说你好,对着小河说你好,手捧一把泥沙说你好……
就这样,“你好”在我的心中开始扎根,随时随地我都把它挂在嘴边。当时在家里照顾我们的是妈妈的姑姑,我们叫姑姥的老人家,她多次笑言我:“傻子,你好像中邪了……”
我是中邪了吗?还真是的,我是中了“你好”的邪了,我要让“你好”成为我的口头语,说起来是多一些自然,就像北京客人那般洒脱。
就这样,“你好”开始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我喜欢说“你好”。我要让“你好”出现在任何一个喜欢或者是不喜欢的场面。
对人对事我都喜欢用“你好”。面对世间万物,能听到的,我大声说“你好”,听不到的,我就在心中默念着“你好”。
送出一句“你好”,收获一份快乐的心情,也收获一份自信。我是在以人类的文明给有缘的你送上一份祝福。
面对饱含真诚的“你好”,能够让你变得更好。
让我们一同珍视,有缘相见不忘问候,不忘送出一句“你好”,洒脱自己,温暖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