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将过去,虽然今年的A股不像去年那样大起大落,但是这一年来,投资者对市场的吐槽却不少于去年。
今年以来,市场在2500-3300点之间来回震荡,中间经历过熔断,经历过大涨,当然也有暴跌!但是,留给投资者的,却是一声叹息,因为普通投资者,真正赚钱的真不多。
这几天,网上流传着一份“2016股市十大关键词”,大威整理了一下,与大家分享,一起来看看这些关键词,都能带给我们哪些感悟,以及所反映的投资秘密。
1、 新股申购新规
从2016年开始,A股新股申购不用预交款额,中签后才交钱。这个制度,被一些分析师解读为释放流动资金,为股市注入活力。同时,想要申购新股,投资者必须有A股市值,这也是稳定市场的一项举措。
新股申购新规有三个重要特点:
(1)明确取消预缴款机制。投资者在进行申购时无需缴付申购资金,确认中签后再缴款。
(2)“货到付款”。投资者申购新股摇号中签后,确保T+2日16:00有足够资金用于新股认购资金交收。
(3)连续12个月内累计3次中签但放弃申购将纳入“打新黑名单”。
由于不用预缴款了,这项政策也被股民们广泛欢迎,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中签率变低。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网上申购中签率低至0.0479%,新股中签难度堪比看来要赶上彩票了。
2、短命的熔断机制
年初推出的“熔断机制”注定要在中国A股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正式实施到叫停仅4天的,不可谓不短命,更显得非常狼狈。
指数熔断相关规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设置5%和7%两档熔断阀值。2016年1月4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13时13分沪深300指数下跌5%触发熔断,13时28分恢复交易,随即跌逾7%,触发熔断最高阈值,两市逾千股跌停,A股暂停交易至收市。
1月7日,略微回暖的股市开盘后仅交易了15分钟,再次经历两次熔断,再次提前收盘。那一天,除了悲伤的炒股者,网上到处都是段子手,大家纷纷调侃券商员工幸福指数最高,在别人还在上班路上时,券商员工已经下班回到家了。
4个交易日中4次上演熔断,6.66万亿元市值灰飞烟灭。除了消失的巨额财富的,各种网络段子、追问、分析、总结铺天盖地而来,市场被愤怒、悲伤、惊慌的情绪所笼罩。
1月8日,“熔断机制”被暂停实施。尽管专家们一致强调,熔断是市场下跌的加速器,而非触发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政策给股民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决策者们的初衷绝对是好的,但是却不懂市场心理,以及投资者恐慌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3、证监会换帅风云
熔断机制之后,好多股民就猜测肖钢位置不保了,其实在去年的股灾中,很多坊间传闻就称,肖钢应对股灾不力或被免职。果不其然,2月20日,肖钢被免职,刘士余走马上任。
股民们纷纷期待新官上任能给已经千疮百孔的A股市场带来新气象。截止12月19日收盘,自刘士余任证监会主席以来,沪指累计涨幅为9.02%,但是创业板指同期“缩水”了10.43%。
向来温文尔雅的刘士余的,在12月3日冲冠一怒批评保险资本,“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了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
“门口的野蛮人”也被重新提起,但是骂完之后呢?A股就会变好么?鬼知道!
4、全面施行营改增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所谓的“营改增”改革,是指由原来按照收入全额的一定比例对企业征收营业税,改为现在征收增值税。增值税的纳税方法为“税款抵扣”法,即“销项税额”抵扣购进取得的“进项税额”。理论上“营改增”可减少企业重复纳税的环节。
对于这个政策,似乎跟普通人关系不大,除了开发票繁琐了一点。虽然营改增的目的是给企业减税,但改革中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
5、A股实施退市政策
今年3月21日,上交所宣布终止*ST博元股票上市的公告,*ST博元也成为退市新规实施后首家启动退市机制的公司,也打破了A股“不死鸟”的神话。
据了解,该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多次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虚构用股改业绩承诺资金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票据置换、贴现、支付预付款等重大交易,并披露财务信息严重虚假的定期报告,虚增资产、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
ST类型股票,开启退市的大门,这也给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普通人宁愿不赚,也千万不要刀口舔血,去买存在退市风险的股票,否则小心血本无归!
注:图片和部分资料来自网络,篇幅有限,明天继续聊。
看完今天的上集,大家先来聊一聊吧:
1、 看完这些关键词,都引起了你哪些回忆呢?
2、 过去的一年,你炒股了么?如果炒股的话,你赚钱了么?
3、 你对中国股市怎么看?你认为短期内A股会走好么?
4、 纯吐槽,也表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