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枚果丹皮,一直扎根在我的记忆里,那枚只值一毛钱的果丹皮。
我们家从来没有零花钱的概念,所谓过年时的压岁钱,真的只是压“岁”钱,一张五块或十块的纸币,除夕夜垫在枕头下睡一觉,初一一早就被母亲收走了。我对此愤愤难平,因为好多同学都有零花钱,至少也有压岁钱,可以自由自在地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是一袋唐僧肉,可以是一块冰糕,可以是几颗玻璃球,也可以是一本漫画书,虽然买不了什么大件,但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小时候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父母在经济方面对我如此苛刻,除了学杂费,我连拥有一毛钱的权力都没有。但是毕竟年纪小,没有自己赚钱的能力,又没有离家出走的勇气,除了愤愤难平以外,也就只好接受现实了。
除了五分钱一颗的西瓜泡泡糖,以及五分钱一块的绿豆冰糕,果丹皮应该是我那个年纪能够买到的最物美价廉的零食了,长长的一根,用漂亮的塑料纸卷着,剥开包装纸,立刻就能闻到山楂的酸甜气息,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可以从学校一直品味到家门口,拿在手里、嚼在嘴里简直就是一种炫耀,尤其是当其他小朋友都吃着这样那样的零食,手里举着根果丹皮,最起码不算掉价,心里也能找到平衡。很多时候,并不是小孩子贪嘴,而是想要满足自己小小的自尊心罢了。
可那个时候,我连这小小的自尊心也常常无法满足,父母舍得花钱给我买鱼卖肉,就是不舍得给我一毛钱让我买这种他们认为毫无营养、甚至全是防腐剂添加剂的小零食。那好像是一个夏天,具体的年份已经无法考证,事情的起因也已全然模糊了,只记得学校里组织集体活动,我向父亲索要一毛钱,想要去买这么一根卷着塑料纸的果丹皮。然而父亲不同意,我软磨硬泡撒娇哀求都无动于衷,一向不敢违拗父母的我一瞬间情绪失控,哭了个一塌糊涂。哭过了,呼吸平稳了,父亲拿出一毛钱给我,我死活不接,硬是较上了劲,那一天终于是空着手去了学校。
从那以后,我整个学生时代都没有再吃过果丹皮,一来我确实难得手里有可支配的钞票,二来即使有钱我也不愿去买,怕触碰到心里尘封的伤疤。但是味蕾对果丹皮那种酸甜口感的执着却总也改不掉,于是我尝试了能够找到的替代品,山楂糕、山楂条、山楂片,甚至山楂罐头、酸梅汤,有的味道很接近,但没有一种兼具果丹皮的口味和嚼劲,只得作罢。父亲当年为何不给我那一毛钱呢?2009年以前我一直想不通,后来我终于理解了父亲,至于原因,我也许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记录,只是今天、现在、这时候,因为某些情绪,我真的写不下去了,见谅。
李虎,2019年2月20日于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