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老婆去上海出差。当天晚上和同事一起去逛街。晚上10点左右,老婆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那头显得非常兴奋,她说她在商场购物中了一等奖,可以以一折的价格购买一块和田玉,她是她们一群人当中唯一的幸运者。我很好奇的问她:“这块和田玉大概多少钱?”她提高了嗓门开心的说:只要300多块就可以了,能不能帮她买。”当老婆说完价格,我理性的大脑开始运转起来了,一块和田玉的市场价格通常需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300多块钱就可以买一块,这里面肯定有诈。为了能给老婆呈显证据,我立马用百度搜索了“商场卖玉骗局”。我把铁证如山的证据用电脑把图片截图下来,正准备发送给老婆。
此时,我忽然停了下来,我在想,老婆此时如此的开心快乐,我把这张图片发过去,她的感受会是怎样的?一定会把快乐的氛围降到冰点。一个是天上掉馅饼的兴奋与快乐,一个是被愚弄的气急败坏。你想让老婆要哪一个?300多块如果可以买一个晚上的开心快乐,我觉得值!我删除了那张图片,我用微信给老婆转了400元。我通常是个理性的人,但此刻我做出了感性的决定,这都是因为“爱”。
如果我只是通过语言说出“我爱老婆”,听者可能会无感,因为天底下所有男人都会这么说。如果用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能打动听者的内心。《故事思维》这本书就是一本教会你如何用故事影响他人,并解决问题。
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故事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模板或规律,我们必须摒弃模版、线性叙事和一步一步手把手教等捷径。故事的魅力并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说以及我们是谁。故事的影响力由别人对你和你的目的的感受决定。
我一直想寻找一种讲故事的框架或模版,直到读到这本书才发现,故事打动人的地方并不是你的框架或逻辑,而是你的情感。即使一个孩子,在讲述自己悲伤经历的时候也能打动所有人,即使他没有上过中学,也不知道作文该怎么写。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了,想把故事讲好,需要把情感融入到你的故事中,描述故事中发生一些具体细节才能把情感刻画出来。如果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你可以很轻松的投入情感和描述细节。
但有的时候,我们会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我们不知道当事人的情感及具体细节,能把故事讲好吗?当然也可以,只需在故事的背后加上你的看法及感受即可。
一个智者路过一个烈日下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搬砖。智者去问第一个人在干什么,那人特别没有好气地回答:“我在搬砖。”智者问第二个人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平和地说:“我在砌墙。”智者问第三个人的时候,那个人脸上充满了光彩,很骄傲地说:“我在盖一座伟大的教堂。”不出意外的话,我们都能猜到三个人的结局,第一个人,不清楚自己做得事情长期目标?所以只会把目光放在眼前,稍有不顺心就会牢骚满腹;第二个人,大概清楚自己的近期目标,也许当下做的还不错,很难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第三个人,对自己所做得事情赋予意义,并有远期目标。这是真正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工作的心理满足度肯定是极高的。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做哪种人?
告知是“推”的动作,而故事是“拉”的动作。讲故事通常不会直接给听者建议,这给了听者足够的自主权决定自己该怎么做。每个人都希望是自己做出了每个决定,而不是你告诉他的,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