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惊喜:今天微博想发gif图,先是从视频中截取了20秒,用软件转换成gif格式。发现一个gif图是36.6m太大了,又用了一个小时找各种软件和在线网站,结果不是因为文件太大就是需要费用,都不能用。突然想到可不可以用ps,搜了下方法后,真的可以用,而且超简单,Ps可真强大!!!
昨天看到满记甜品的案例,看到“品牌累加效应”这个词。先说累加效应,智库百科说:“市场是有累加效应之特征的,某一个经济指标在外界作用的影响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都会爆发。”而广告累加效应则是:广告中达到一定数量和发展度,便会产生累加效应,这种效应在后期效果会尤为重要,通常采用以下方式和手段:
——明确宣传主题,诉求要点
——在相对稳定时期内连续,不间断发布
案例
查的过程中看到一个某车的魔性洗脑电梯广告,了解到一个新的营销模式—超叠加营销。主要是重复性的广告内容与特定场景(电梯)、特定时间三者重合,产生(内容✖️空间✖️时间)1➕1➕1大于3的效果,开辟一条直达用户的高速信息通道。所谓“超叠加效应”原本指几种材料复合之后的效果,大于简单的几种材料单独使用时效果,而且它所产生的效果是乘法效果。将高度凝练且重复性极强的品牌信息,高密度:高效率地直接传递给用户,让用户很容易去记忆。
这个广告之所以有效,根源在于“曝光效应”也可称为熟悉定律,人会不自觉地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像购物都会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品牌或用过的东西,新鲜和陌生的事物很难被人们去购买。累加效应的好处在于,它会在你身边一直重复提醒你,一个东西是什么,他有哪些好处,久而久之看到这个品牌,你会觉得很数字,在同类产品中你可能会更偏好它,这是它的目的就达到了。广告的目的就是无形中让你消费,获取新用户。而营销则是把东西放在最合适的地方,让物品发出最大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