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篇关于“幸福让”的文章,看得我云里雾里,好像是说二者相争,主动让步的一方往往是幸福感指数较高之人。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清代“六尺巷”中“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佳话。原来懂得退让的智慧,早已流淌在千年的文化长河中。
当今社会,遇到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和事,还是以让为高,切莫逞一时英雄,丢掉自己的幸福生活。之前,我遇事也喜欢较真,尤其是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可当碰上蛮不讲理之人,往往陷入“赢了道理,输了心情”的困局,不仅问题悬而未决,还白白消耗了自己的幸福感。
就那开车来说,开车遇到有人想加塞,以前我一贯做法是紧贴前车,寸步不让。现在,也不知道是年龄大的缘故还是生活比较幸福,现在遇到有人加塞情况时,总是主动减速,给对方让出空间。前天下班回家路上,一个小伙子突然在前面拐弯,打了一把没拐过去,需要倒一把再拐。这时,我满可以趁对方停下来,还未往后倒之际,带着后面的车鱼贯而行,让那辆车等我们都过去后,再倒车拐弯。而我却把车停住,同时示意后面的车暂缓,耐心等待前面的那个小伙子再往后倒了一把,把车掉正。可那个小伙子并没有急着开走,而是摇下玻璃,向我伸出了“大拇指”。这究竟是“幸福让”还是“让让更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