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和朋友打电话聊很重要的事情,此刻孩子们正在客厅里来回奔跑,密集的脚步声和刺耳的尖叫声让你不胜其烦,你会怎么管教孩子呢?
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控制型妈妈会丢下电话,冲着孩子大喊:“都给我停下来,到房间写作业去!如果你们再调皮,以后就不准看电视了!”
放任型妈妈面对这种状况则只能唉声叹气的挂上电话,任由孩子继续闹腾。
贿赂型妈妈会通过谈条件(比如可以看一集动画片)或外部激励(如果保持安静,就可以买一个玩具)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极端一点的妈妈可能会通过体罚和责骂的方式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
无论哪种处理方式,都只注重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孩子既认识不到自身行为的问题或意义,也学不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没有良好的亲密关系,孩子就很难享受到家庭关系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那么他们会到家以外的地方去寻找,这就很容易引起许多严重的问题(如涉毒、网瘾、早孕和帮派活动等)。
相信没有哪一位父母想看到这类局面,我们都想跟孩子建立亲密联系,除了这些不尽人意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还有什么替代方案吗?
作者金伯莉.布莱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既有效果又很包容的教育方法—情感引导式教育。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会感受到这种教育方式的神奇之处。
金伯莉·布雷恩是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 她经常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办早期儿童大脑发育和正面管教策略方面的讲座,曾担任过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发起的一项早起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社会推广总监,对“如何通过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来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有深入的研究和积累。
她写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了情感引导的有效性和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接下来我将从“什么是情感引导?””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好处?””以及如何实践情感引导?”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01. 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这么说,你可能对“情感引导”的概念理解不透,我们结合案例说明一下。
比如前言中妈妈打电话时的状况,情感引导式妈妈会先做一个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对孩子们说:“亲爱的,你们的声音有点太大了,看来大家今天心情都不错嘛,一个个跑的跟小火车似的。
不过,屋里可不方便赛跑,太危险了,你们能不能到外面跑去?我可以帮你们布置一个障碍跑道,等妈妈一会打完电话就出来帮你们,请你们帮妈妈一个忙,自己先去院子里玩一会可以吗?”
这个过程就是情感引导。通过沟通,妈妈对孩子们的行为表达了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需要,而孩子既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麻烦,也知道该怎么调整,以尊重妈妈的需要。
这种教育方式,既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和表达,同时也能尊重他人的感受。
再比如,午饭过后不到一个小时,孩子就说:“我饿了。”
妈妈通常会说:“刚吃过饭没多大会,怎么可以会饿。”这是轻视孩子感受的典型例子,生活中很常见。
试想一下,如果你和老公外出吃饭回到家,刚过一会,老公就说饿了,你通常是怎么回答呢?
你更有可能会询问他:“是没吃饱吗?还是今天的工作量太大了?”
通过沟通查找缘由,而不是直接否定他的感受,这种处理方式就是情感引导。
作者说,情感引导就是一个了解的过程,以避免像上述案例中那样轻视或否定孩子的说法和感受。很多时候,家长总是习惯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于孩子之上,自己觉得不饿,就推论孩子也不可能饿,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
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又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情感引导是充满关爱的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强调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性,在觉察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过程中,也知道如何与他人愉快相处。
02. 情感引导式教育有哪些好处?
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叫克尔顿,父母对他从小就进行情绪引导,对他的各种情绪都给予了体谅和包容,所以他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
一天,他正和几个孩子在公园里推着玩具绕圈跑,突然有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女孩闯进了他们规划的游戏路线上,结果有两个小男孩直接从女孩的脚上轧过去就跑掉了,只留下女孩在那里大哭。
只有克尔顿赶紧跑到女孩的旁边进行安抚,并代替朋友道歉。
看到了吧,克尔顿表现出的同情态度正是他的父母对待他的方式。
在情感引导下长大的孩子待人如待己,看到别的小朋友哭了、把牛奶洒了或者弄坏了玩具,他们都会感同身受。
情感引导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可以促进你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加深亲子感情。在你的引导下,孩子将学习到宝贵的社交技能,学会照顾他人的情绪,还能明白如何结交新朋友,并和他人愉快的相处。
除此之外,情感引导还能帮助孩子学会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能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表达流畅地孩子很少耍脾气或者用叛逆行为来发泄情绪。
情感引导会为孩子打造一件“保护铠甲”,在逆境中庇护他——帮助孩子更快地从消极的情绪和经历中恢复过来。情感引导下长大的孩子更有忍耐力和自控性,对生活具有掌控力,在学习上也会更专心,学得更轻松。
情感引导能让孩子认识到沟通、尊重和交流对于增进感情的重要性,这有助于他们在成年之后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情感,未来也会是富有同情心的父母。
总之,在情感引导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该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轻松应对。
0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情感引导”?
既然“情感引导”这么重要,那么父母在养育子女的日常中该如何实施情感引导式教育呢?
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书中提供的实施方法:
1.播下种子
就是要提前告诉孩子,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对他有哪些具体要求。事先跟孩子明确你的要求,孩子才更有可能合作。
比如说,今晚你要带孩子到餐厅吃饭,那么出门前,你就要多次跟孩子讨论这个话题,让他明白去餐厅吃饭的意思就是“坐在包间里餐桌前吃东西”,明确地提醒孩子,在饭店里不可以大声喧哗,也不可以乱跑等!
提前告诉孩子将会发生什么,他们才能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比如给自己带一个小玩具或者准备点零食等。孩子有了准备,才更愿意配合你的行动。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
首先,你需要关注到孩子的行为,结合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判断,他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烦躁、吵闹甚至沮丧?什么样的事情最容易引起他的不满?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个性,有助于你预测何时可能会面临挑战,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其次,体察到孩子的需要。不乖的行为往往是孩子表达某些基本需求的手段,比如是不是饿了、渴了、累了或者过度兴奋了等,一旦需求得到满足,孩子会很快恢复正常。
3.聆听
聆听是指家长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想法,给他表达自己的机会。
很多家长嘴上会说:我有认真听孩子讲话。但仔细回想你就会发现,你的注意力总是分散的。就像我最近要写稿,压力很大,每次跟孩子聊天,我都在思考如何突破某个卡点,根本听不清楚孩子说了什么,也无法及时给予回应,这样会严重削减孩子表达的动力。
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至关重要,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只有家长认真聆听,才能激发孩子的表达和分享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在聆听孩子说话时,尽量用你的耳朵和眼睛同时关注他,甚至需要蹲下来和他的视线平齐,眼神的交流更能让他确定,你在专心致志的倾听、关注他。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表现不好或者情绪激动时,他最需要的,是你能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
比方说,孩子被同学欺负了,正红着脸哭鼻子时,你应该承认并接受他的情绪:“妈妈知道你受委屈了,能跟妈妈说一说吗?需要妈妈的帮助吗?”
复述孩子的感受,既能帮助他觉察自己的情绪,也能鼓励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时,他会感觉到自己受重视,能够很快的的平复情绪,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或者应对挑战。
引导不是简单的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提问“该怎么办?”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坐在沙发上吃果冻,不小心把果冻洒在了沙发上。
妈妈问:洒了,怎么办呢?,女孩回答:吃掉!
当女孩吃不完时,妈妈又问该怎么办?
女孩说:洗干净。说完,小女孩拿起弄脏了的沙发垫,就走到洗手间去冲洗。
妈妈满意的夸奖女儿:是一个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小能手了。
听到妈妈的表扬,小女孩可开心了。
我们发现,这位妈妈没有立刻帮忙,或者提出命令,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写在最后
教育子女是一项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我们阅读育儿书籍,参加家长培训班,或者在孩子难以管理的时候向朋友询问意见,都在说明我们渴望寻求更好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和传统的教育理念想比,情感引导更符合逻辑和人性,从长远的角度讲,更利于孩子的语言和情感发展。
《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曾指出,一个孩子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话,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智慧要比学业上的成就重要的多。
因此,父母要把情感引导融入到日常教育中,这将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作者简介:孙秋娟,弘丹写作学院合伙人,,写作教练,数学教师,看重家庭教育的80后妈妈,爱阅读,爱运动,践行终身成长。
欢迎同频的小伙伴来互动,一起创造生活的小美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