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泪水打湿史书。
那一夜,丝绸之路的驼铃暗鸦。
那一夜,风雨如晦。
那一夜,注定无眠。
那一夜,那个叫王园箓的小人物,把自己推进了历史的漩涡。
那一夜,那个叫王园箓的小人物,被牢牢地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王园箓何许人也?他之前是湖北麻城人。是一个道士,最后转辗流离竟然来到了敦煌,成了那个年代莫高窟的掌管者。
他,瘦小,猥琐,穿着白色的棉袍。
1907年5月29日,是个悲催的日子。
这一天,成就了一桩肮脏的交易。
那个叫斯坦因的英国的探险家用廉价的几块马蹄银就换走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整整29大木箱珍贵的文物。
我们看到的场景是王园箓送走国宝的那一刻。
聚光灯下,王园箓神情痛苦的委屈的陈述,他收了银子,只是为了清理莫高窟的流沙,为了修缮莫高窟,他自己并没有花一点银子在自己身上……
旁边,站在几十位或年长或年轻的乡民。他们眼前放着几十个大木箱。
他们在静静地等待王园箓的命令,只要命令一下,这些装着莫高窟文物的箱子就要被装车运走。运到遥远的异国。
只见王园箓低着头黑着脸甩了甩衣袖说,装吧。话音未落,他又说,等等,等等,先摸红吧,不然怎样见祖先呀,怎么见祖先?
于是,聚光灯打在了几十个乡民身上。
他们各个表情沉郁。缓慢的脱去了麻布上衣。
弯腰抓起眼前瓦盆里的红土,一点一点,摸红了胸,摸红了背, 摸红了脸,也摸红自己的灵魂……
这时,王园箓又甩甩手说,乘天黑,装吧,装吧。
忽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
王园箓惊恐万状,吓得双腿一软跪了下来,磕头如捣蒜。
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得罪了菩萨,嘴里叨叨着,请菩萨宽恕啊,请菩萨宽恕。
正在这个时候,又是几道闪电划破天空。
接着就看到千千万万的菩萨,飞天从莫高窟的洞窟门里瞬间闪出。表情或愤怒,或悲愤,或愤恨,或怒目,或沉郁,或咬牙切齿……
那一刻,所有人都跪下下来。包括那些摸红了的乡民。
他们心里明白,这是触犯了天怒……
王园箓爬着走到了一个菩萨跟前,跪下,略带沙哑的哭诉……
在历史上,这个叫王园箓的小人物 ,可能是得到骂声最多的。
但在这个场景中,我觉得有了公正的评判。整个中国落后贫穷,这个小人物似乎也没有能力保护莫高窟。
这个场景是《又见敦煌》室内情景剧中的一个情节。
因为是敦煌人,因为是第一次看这种行走着的情景剧,印象非常深刻,超级震撼,几乎刻在了脑子里。那种极致的体验,没有之一。
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又见敦煌》观后感,但那是总体写的,不像今天是一个特定场景集中笔墨描述。
最后,就用作家余秋雨《道士塔》中写的一段话来结尾吧: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