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了李砍柴老师的课程,在我新媒体小白听来,“不过如此”。为了更加深入学习,今天中午我又听了一遍。越听越觉得有味,砍柴老师坦诚地交流,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没有故弄玄虚地卖弄技巧,讲授的内容干货满满,通俗易懂,让我在“道”的层面上重新认识了新媒体写作。
1.新思维的建立,知“道”很重要
我在企业工作,日常工作中经常要写各类报告、总结材料之类的,这些应算是企业公文写作,根据规范格式和领导的要求进行写作,写多了自然轻车熟路。新媒体文章经常看,但是新媒体写作此前没有了解过。砍柴老师的课是我第一次接触新媒体的写作思维,不同于我日常工作中的公文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个新东西,群里也有同学的情况跟我类似,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写作思维。
砍柴老师从传统媒体转型进入到新媒体领域,也经历了写作思维的转型,深知写作思维转型的重要性。所以,砍柴老师从“道”的层面系统地介绍了新媒体写作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这是解决认识上的问题,非常必要。也许转变思维一时难以做到,但是从现在开始认识到要转变思维非常重要。
砍柴老师告诉我们,个人写作大概有两种类型:一是自嗨型,写自己的酸甜苦辣,不顾及别人的阅读兴趣;二是用户导向型,抬眼看世界,研究读者的口味,钻研新媒体平台的调性。
反思自己在简书上的写作,我应属于自嗨型写作风格。因为我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如何满足读者口味,更没有思考过我的读者是哪些人,完全是“我手写我心”。兴之所至,随意发挥,这也是我在简书的人气一直不旺的原因。
砍柴老师的课让我知晓了新媒体写作的“道”,当然,这种“知”目前还是浅层次的,还需要通过课程的深入学习加深对“道”的认识,才能逐渐掌握新媒体写作思维。
2.新媒体的写作,行“道”是关键
新媒体写作,知“道”才是第一步。砍柴老师说,想在平台写出“爆款”文章,必须如王阳明所说,“知行合一”。在知“道”、明“道”的基础上,还要行“道”,把所学到的新媒体写作思维运用于实践,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断提升新媒体写作的水平。
昨天在群里读到一篇简书文章《我是书院的一钉子户》,作者回顾了近三年年的新媒体写作历程,在头条、简书等平台写了不少文章,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成果,曾经一起在书院学习的同学,有的在新媒体领域已经扬名立万,自己仍在原地踏步,“完全没有摆脱自嗨式写作的意识”。
砍柴老师在这篇文章后面留言:“我觉得你这几年没有太大进步,原因主要在于只是“听课”,而不是结合听课来反复练习,这个练习是拉开差距的核心原因,所以要加油练习哦。”面对这样原地踏步的老学员,砍柴老师充满关爱,多多鼓励,给他指出努力的方向。
王阳明说,知而不行不是真知。上述简书同学的经历和砍柴老师的留言对我们非常有启发。希望同学们一起认真学习砍柴老师的课程,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把所学到的方法运用于新媒体写作,写出叫好又叫座的“爆款”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