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度日和认真生活都会让时间过得更快。不知不觉从我心里目标到今天已经过去6天了。每天按照计划把必要清单做完然后再去做其他事情确实不是一件说到就能做到的简单事儿,需要你慢慢去体会磨合克制纠错。
第一章——我摄影参赛的失败与成功
前天晚上弄了大概3个小时才在纠结中把ippa全球iPhone手机摄影大赛投稿的事情给弄完。我选择了投稿10张(投稿作品附在文末),花了200多元。这是从15年学摄影以来迈出的第一步。希望不懈的努力能得到收获。竞争确实是激烈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但是只有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你的目标和方向你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呀。
假如我得奖,我会获得什么?假如我不获奖,我又失去了什么?
获奖了我会获得知识星球里很多摄影爱好者的赞赏,还有两位老师的鼓励及肯定,我会更加有激情的去拍摄创作更高要求的摄影作品,去看书去研究西方绘画;假如我落选,我会在,看到其他获奖同学得到鲜花和掌声时心升疑惑和反思,更多的是沮丧和失落。而后了,估计过不了1个月我就会忘记的一干二净。归于平淡仍然会快乐摄影记录生活的精彩,仅此而已。
失败只是给了你一个更明智地开始的机会,成功在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却从不丧失热情。伟大的人寻求精准的目标和生活的规律,有规律、有条理,这样工作才能充满激情和创意。
第二章——苏轼政治生涯的失败与成功
苏轼是什么人,为什么我想写他了?
在古代中国,用一个标签概括苏东坡就是“完美人格”。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佳作。读苏轼写苏轼你能被他的才华所感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能从中体会到天才的狭隘一面。
论文章,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写诗,他是诗坛领袖,代表着宋诗的最高成就;论填词,他是豪放派词的创始人;论书法,他是北宋“四大家”——苏黄米蔡之一;论绘画,他是湖州派的一员主将;论学术,他是蜀学的旗帜,而且在儒学以外,他对佛学和道教的知识远在很多高僧和著名道士之上;即便论到日常生活,他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东坡肉就是他的发明。他也给我们贡献了很多成语典故。例如,水落石出,不时之需,党同伐异,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等等一系列成语。
当我们读完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这本书后我们都会大致了解到,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从宋朝知识分子能达到的顶点到读书会所能触及到的底线他都有经历过。你会觉得这样一个大才子为什么总是被排挤被流放,似乎总是郁郁不得志?我也很疑惑。
1.乌台诗案
从王安石变法开始,苏东坡就站在了改革党派的对立面,一直被排挤被打压,乌台诗案让他差点命丧黄泉。好的消息是,宋仁宗皇后去世的缘故,朝廷照例举行大赦,但宋神宗对苏东坡诗词里的苛责辱骂过于敏感在圣旨里特则要对苏轼等人降职罚款,宋神宗为乌台诗案给出了最终裁决,圣旨原文是:“苏轼依断,特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所谓“依断”,就是认可大理寺和审刑院的意见,但重要的是后面这个“特责”。所谓“特责”,是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一种特权。
2.洛蜀党争
自司马光死后,苏轼和程颐之间关系相处不太融洽。
程颐是程朱理学一篇的开山鼻祖,有着清教徒式气质的文人既古板又苛刻,总以圣人的姿态立身处世,是道德楷模,最看不惯的当然就是像苏轼那样的放荡不羁口无遮拦的性情中人。君子嫉恶如仇,对奸人不能心慈手软。
至于苏轼把程颐一党看成奸人,另有一番道理,那就是苏洵曾经在《辨奸论》里指明:凡是不近人情的,十有八九都是奸的。
所以,苏轼对程颐及其一党从来不假辞色,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而程颐和他的门人弟子虽然因为太过严肃古板,缺乏幽默感的缘故,做不来讽刺挖苦的事,但至少可以义正词严地抨击苏轼及其一党。
彼此,水火不容,互相伤害。洛蜀之争期间,中央政策是“分别邪正”,分清邪正以后就把正派执政中央,邪党流放地方。这就是内君子外小人。实际情况是,苏轼被当成了小人被推出了中央集权。
未完待续…
笔者:张志敏
时间:2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