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从太祖朱元璋到思宗朱由检,总计有十六个皇帝。其中,总体上可以称作明君、且还有些作为的皇帝,我认为有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代宗朱祁钰、孝宗朱佑樘六个人。但这几个帝王也有不明的时候、不明之举的问题。
如朱元璋在任期间虽然注重民生,做了许多有益于平民百姓的善事、好事,且整风肃纪、严惩贪污吏,总体上称得上是一个有为的明君;但他屡兴大狱,滥杀功臣,且对官员过于苛刻、对商业及商人过度限制和无情打压则是其“不明之举”,甚至可以说是其雄猜残暴、个性阴暗的具体体现。
而明代宗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登基称帝。在任期间,他重用忠臣于谦等人,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将差点丢掉京城、甚至面临亡国的大明王朝从瓦剌蒙古军队的铁蹄下解救了出来,可以说是力挽狂澜,建立了大功;在“北京保卫战”前后,他又对大明王朝的政治、军事进行了系列改革,导致景泰年间吏治清明、百姓乐业、社会稳定。然而,他在处理其兄长、太上皇朱祁镇的问题上,尤其是在更换太子的问题上却表现得不太明智、甚至可以说是心胸狭窄、手段较龌龊。他废掉了在他登基时即已被朝臣及太后立为皇太子的哥哥之子朱见深;而以贿赂重臣的方式,迫使大臣们默默认可了他的易储之举,并当即改立其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较有作为。他五次对蒙古用兵、且多次亲征,保证了大明北境安宁、并消除了元朝复辟势力之威胁;他果断削藩、确立内阁体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尤其是皇权;他迁都北京,“以天子守国门”;他尊儒纳士,令人编辑了《永乐大典》。但他兴兵篡位,尤其是登基后大肆屠戮建文遗臣,其手段之残忍、株连之广泛,在史书上留下了斑斑血迹与恶名。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他施行仁政、平反冤狱;减免赋税、爱民如子,为他留下了仁爱之君这一美名。然而他生性较文弱,尤其是嗜欲享乐、不知节制,直接导致了他暴卒而亡。
明宣宗朱高炽登基后,与安南议和,彻底解决困绕大明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手工业及商品贸易,增强国力及社会财富,最终成就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但他无故废除胡皇后,痴迷于斗蟋蟀、被人称作“促织天子”则是他的不明之举。
明孝宗朱佑樘,从他父亲、宪宗朱见深手上接过那个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后,他励精图治、勤政为民。他整顿吏治,用贤去污,强化法制建设;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大力繁荣经济。他留下了“弘治中兴”的贤名;但过于迷信佛教、一度放任奸佞之臣祸乱朝政也是他的一大问题、以至不明之举。
其实,大明除了上述六个皇帝之外,其他十个皇帝虽多有不明之举、不当之为;但多多少少也还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如英宗朱祁镇废除了宫妃殉葬制度;宪宗朱见深妥善安置了荆襄流民;神宗朱翊钧执政前期励精图治,也一度被臣民们称为英明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