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从头再来,我愿意回到那个穷困的小山村,黄土山梁中间,静静卧了零星分布的人家。我清楚记得窑洞里开始黑洞洞才可以点起油灯;眼巴巴央求姥姥给我“蛇燕燕”-挂在窑洞顶哄我的饼干;眼泪汪汪被小学老师赶出教室因为我只有5岁。亲人给了我无尽的爱,多少次扑在姥姥的怀里,讨要吃的,或是疲倦地睡去;被疼爱的二舅抱了坐在高大的拖拉机上。喝清凉的井水,指甲花染红十指和脚趾头,小河里捉蝌蚪,琢磨河水投映在石头上的波光粼粼。妈妈描述的清苦没有伤到我,我享受了山村给我的童年快乐:我在山梁上疯跑,太阳晒得我黝黑;我拿嫩草喂小兔,看着粉红鼻头小心翼翼翕动,红灯笼似的眼睛;青黄不接时,吮吸玉米,高粱秆里的甜甜汁水,秋收之后,踩着土坷垃寻找散落的黑豆。
我会摒弃年轻时曾经浮上心头的卑微和厌恶,仅仅因为说出的话沾染了来自小山村的羞涩和土气,大大方方承认并感恩那块土地和四季。
如果能够从头再来,我愿意回到大树环抱的操场和青石台阶上的教室。四月间刺鼻的槐花,杨柳恼人的飞絮,一股脑冲进鼻子,沾满头发,惹恼了中午放学饥肠辘辘的小学生。老师不讲情面的戒尺落在我手心,责罚不努力;课间十分钟,冬日里东墙边挤暖和的胜负,伴随着半块破碎镜片反射过来的刺眼;同学带来的蚂蚱,青蛙,不小心溜出了课桌;分享来自大家的豌豆,催促找到凉水后的痛饮。我和同学跳绳,丢沙包,抓羊骨头,玩得不亦乐乎。我记得六一儿童节翻飞的彩旗,声嘶力竭为同伴助威,今天和这个同学要好,明天又说她的坏话。
我会不去嫉妒同桌的分数超过我。那个成绩很差的同学,我不会把他的帽子扔在地上,大叫他的乳名。我更愿意教我的老师不再为她的民办教师身份而叹气。
如果能够从头再来,我愿意回到那个简陋的办公室。两岁的女儿和奶奶呆在家里,我还在单位里为刚刚启动的网络工程加班加点。曾经推开铁饭碗,惴惴不安背井离乡面试;曾经为这一步迈得太大, 自己没有底气而发烧,曾经内心质问自己可不可以面对厚厚的项目书,曾经给自己下了一个最后的通牒,狠狠逼了自己一把。“业精于勤,荒于嬉”是我在恭恭敬敬做好手头的事情时的坚持。
我会仔细倾听同事的意见,以抵消自己刚愎自用的见解。我会多多少少保留自己的意见,技术之外的相处,是建立友谊的基础。
如果能够从头再来,我愿意拥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女儿。我们的一言一行成了女儿漫画里的场景。想要一个松鼠尾巴是她十岁的梦想。倔强地抱着被子要和爸爸妈妈挤在一张小床上,被妈妈无理取闹的批评之后欲言又止的无奈。也曾把心里的秘密写在粉红的日记本里,也曾有一只暗恋的玫瑰羞答答地开,也曾为了一个分数哭哭啼啼,也曾看着搞砸的实验满不在乎。愿意乘坐十几小时汽车去比赛,愿意看看中世纪的教堂和莫奈的画。跑得再远挂念屋里的小老虎,小时候为一颗苹果哭泣,长大了想去大都市体验拥挤和繁忙。
我不会再焦急地催促她做这做那。我会蹲下来用她的眼睛审视周围的世界。我会勇敢地承认在平凡中成长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我更清楚我不需要女儿的成功来装点自己。我会很明确地让她知道她的生活她做主。
如果能够从头再来,我愿意更多地投到书的海洋中。轻松的阅读之后,悲悯会在月夜下的失眠中油然而生;看似沉重的故事,无意间就发生在日日的琐琐碎碎,想当然地置之一笑间,不经意地清泪早以是他人笔下主人公的命运。读书让我虔诚,敬畏。 “陈辞滥调“ 提醒我不要急功近利地拾人牙慧,” 人云亦云“警戒我必须认真思考,得出自己的心得,”行成于思,毁于随“把思考像戒尺一样放在我脑中。
如果能够从头再来,我愿意更多地严肃我写下的每一个字。我在提笔的一瞬间,就坚定告诉自己世界上有的是惊世之作,没有人有义务看自己的文章;我在写下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坚定告诉自己,如果是为了点击率,我宁愿折断我的铅笔;我在写下每段话的时候,我坚定告诉自己,人们不应得坏文章的充斥。我再三谨记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论自由》的一句话“能够发现的那一类人,要么是陈词滥调的应声虫,要么就是真理的时髦货,他们在一切重大题目上的论证都是为了听众,而不是自己心悦诚服的东西”。
我很清楚,也很宽慰不能够从头再来,这不是我固执己见,想要装出老成世故的借口,反而提醒我珍视眼前的一切,让今后的每一步在经验和探索的武装下更加坚实,在思考中把每一天作为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