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30天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对于写作这件事儿,通过这个月的“自虐”,我想我算是完成一个良好的开端。我自认不是一个意志力很强的人,三分钟热度的事儿干过不少,也不是个很有天赋的人,还常犯拖延症,合着这是现在大多数人的常态,忙碌的工作之后便满足于现状的安逸。所幸,我还有一份不算闲的工作,每天在这个大城市里穿梭,坚持着阅读、偶尔地走走看看,进行着片段式的输入,我难以想象一个人如果停止了探索性地思考,停止了自我的深度交流,停止了目标和追求,那生活会变得如何枯燥乏味… 我们常说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多做几件值得自己骄傲的事,坚持了30天写作之后,我要给努力实现的自己点一个赞,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仰望
好报写作群里,不乏神人大咖,诗歌、散文、议论文各种文体信手拈来,电影、读书、音乐各种话题颇有说法,俨然一个新兴作家的姿态,他们已经把写作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用生活的经历、观察、思考积累素材。同样跟我一样的初写者,也有佼佼者在这短时间内进步迅速,写出自己的“魂”,因而在简书上取得一个不错的战绩,比如那位牛人19篇文章就有13篇上了首页的,获得了几百个“喜欢”,这是一种向心力。而我,在30天里发表了18篇文章,写了24078个字,只有4篇上得首页,也并非什么干货类的文章,大多只是自己的所感所悟,但于我已然是很大的欣慰了。我犹记得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被几个编辑收入并推荐上首页的激动雀跃,这便是对初写者最大的鼓舞了。对于这种仰望,我明白自己的微乎其微,但更多的是吸收这种精神力量,似有一束强光指引自己不断壮大着我创造的小圈子。
在路上
我觉得,只要开始了便是成功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跨不出第一步。每当新的一年伊始,人们总是在这一天给自己下“战书”,列下许多条计划,诸如去哪儿哪儿旅行,学习什么新技能,年底要达多少资产,实现什么财务自由…并向着全世界宣布,一副打满鸡血的样子。然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当日子又流进了寻常,猛然惊觉生活还是原来的样子…可追逐改变的过程总是辛苦的,许多时候也是枯燥的。
在这30天里,我几乎大部分的空余时间都在寻找写作灵感和思路。工作日期间,我每天工作9小时,通勤4小时,收拾洗漱1小时,吃饭1小时,睡眠7-8个小时,剩下最多只有2个小时可以自由支配,我甚至都佩服自己这个月挤时间的本事。写到月中的时候,我因上半月的出差劳碌,身心略感疲惫,身体出现异样的信号,当天从医院回来之后,整个人恍恍惚惚,其实人在脆弱焦虑的时候是最想沉默的。原本想放弃当天的写作,然而,也许已经形成了一股无形的推动力,最终还是完成了1000字的文章,写上句号的那一刻,真是有种“身残志坚”写作之感……一天写500字的要求不难达到,如果只是为了完成目标而记流水账,那似乎也缺少点深度,质变的过程也许就是对一个问题反复的思考和自我问答。这是一种痛苦又享受的感觉吧。特别是在夜深人静一个人思考码字时,仿佛都觉着自己脑袋上空飘着两个字“作家”~
注水
写作的过程让我清楚了自己知识储备的匮乏,许多时候也只能写一些无病呻吟的东西,没有一点强有力的文化力量的支撑,更难做到数据统计分析、清晰的逻辑思维表达或是创新思维拓展。现在的人,急于求成的多,在某一方面总希望遇到一些有用的干货,可以走走捷径,而在前方“走路”的人少,走出正确又简便的“路”的更少。这让我体会了“原创”的价值。在这之前,每每读别人精彩的分享时,看到“原创”的标识,总有一种敬畏又遥远之感,这俩字装着是沉甸甸的东西。而在开始动笔之后,我对“原创”的意识渐渐近距离化了,且不说文章的质量问题,但起码已达到了“原创”的门槛,然后才是内容实质性的问题。
越写越“缺水”的时候,我便明白那是自己思想干涸的状态,我需要不停地给自己“注水”,在吸收之后自然溢出之时,便是一些好的灵感来源,落字才有快感。于是,在这过程中,我也逐渐有了一点儿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写作如同一棵树的主干,通过吸收往上生长,找到题材深度思考后长成一条条分支,再沿着进行细化、研究之后才能看到叶子甚至果实。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0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一开始做下坚持写作30天的决定时,我对结果还抱有迟疑的态度,我不清楚这件事儿潜在意义有多大,30天之后会有怎样的感悟。在完成这个阶段的挑战之时,的确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写作的精气神是潜移默化的。有如刘瑜所说:“在一定程度上,文字不是我记录生活的方式,而是我体验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