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1】我孩子现在6岁10个月,刚上一年级。之前我在时间教育方面一直做得不好,一朵老师的时间管理课程我刚刚听了,内容很丰富,收获也很多。能不能请一朵老师给家有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父母提一些忠告和建议,我不想在孩子刚入学时就犯下教育错误。
心法部分:
1、使命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是培养重点。
2、父母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足够大的框架。
技法部分:
1、引导孩子体会时间的意义:游戏让孩子体会时间意味着什么。一起读书,参与互动。
2、引导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提问2】我家小孩小学和初中时成绩都很好,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以前手机是用来查资料,现在已升高二了,学习上有些懈怠,哪里不会,自己也不知道查漏补缺。数学和物理不太好,我们有给他请老师辅导。回到家,孩子写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打游戏,有点沉迷手机游戏,不唠叨的话,他能玩到很晚。学习不上进,也不太自信。我很着急,想问老师我该怎么帮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自信心?
第一:不是“沉迷”而是“过度使用”需要思考和区分。
第二:先拿捏好自己的内在状态,和孩子多交流。
第三:养育者自己先要评估自己的生命状态。
第四:前台信息和后台信息需要细细思考
最后:孩子没有发展出内部动力,养育者需要认真回想孩子成长的一路,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合理安排。
【提问3】我孩子现在8岁,秋季升二年级。这个年纪的孩子,我该帮助她规划自己的时间呢?还是我该完全信任她,让她自己去安排?自己安排的结果自然不是那么合理的。这个暑假我一直在这两种之间摇摆,希望老师给予指导。
答:“包办式代劳”:看似父母很负责任、很舍得付出,然而实质却是控制与不信任;
“建议和引导”:底层的信念却是信任孩子,当然信任是需要逐步增长的。
【提问4】我有个8岁的女儿和3岁多的儿子,我常带他们出去玩或者做游戏,但孩子还是一有时间就玩平板或手机。最主要的是他们相互影响,姐姐本来再看书或做其他事,但看到弟弟在玩平板就也开始玩了。我对孩子玩电子产品并没有明令禁止,主要是疏导。但我对现在孩子这样的状况还是有焦虑(是否该“管”孩子玩儿),请一朵老师给下指点。
答:对相关行为过于敏感、关注过多或反应过度。这种心理学关于“不合理信念”中就会“主观放大”类型的信念。
焦虑是养育成本,焦虑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焦虑情绪的折磨之后发现焦虑原来是没有必要的。
【提问5】孩子现在2岁10个月,目前遇到的困惑就是:从今年3月份到现在睡觉时间问题,一般要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思量着给孩子买个闹钟好提醒她早些干某件事(比如看动画片、看书等)。但又想起一朵老师说过“2~4岁不要刻意给孩子灌输时间概念,自然而然的让他在日常起居规律上感知时间”,又让我觉得买闹钟不是太好的方法,毕竟孩子小,晚睡对身体发育还是有些影响。请问,一朵老师,有什么好的方式让她更好地感知白天黑夜,能够有更好的作息规律?
答: 父母营造一个利于孩子养成好的作息习惯的家庭环境,当然要求父母本身不至于睡得太晚。
不要掉在事情里面,去看事情的背后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