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目标,时刻盯紧箭靶的位置
伊格诺蒂乌斯·劳拉有一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在太多的领域内都付出努力,我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一无所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年轻人,如果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不能及时地付诸行动,使之成为事实,那么,就会引起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但是,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耐心地等待,而且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奋斗和百折不挠地拼搏。切实可行的目标一旦确立,就必须迅速付诸实施,并且不可发生丝毫动摇。
对此,稻盛和夫告诫年轻人,要始终记住“有意注意”的人生,就是指有意识地加以注意,也就是有目的地、认真地把意识和神经集中在对象上。例如,当发生声响时,条件反射地往声响那边方向看,这是无意识的生理上的反应,也叫“无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就比如类似使用锥子的行为。锥子是一种通过把力量凝集在最前端的一点上,高效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个功能的核心就是“集中力”。无论是谁,只要像锥子一样,集中全部力量在一个目标上,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所谓集中力,是根据思考能力的强度、深度、大小产生的。在决定做一件事情时,首先要有憧憬。这个想法有多强烈、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如何认真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是决定事情成败与否的关键。
京瓷公司创建至今,从来不建立长期的经营计划。当新闻记者们采访稻盛和夫的时候,经常提出想听一听他们的中长期经营计划,而当他回答“我们从不设立长期的经营计划”时,记者便觉得不可思议,露出疑惑的神情。
不过,稻盛和夫的话是真的,那么,为什么不建立长期计划呢?他认为,生活中,有些人说自己能预见未来,这当然是谎言,也会失败。因为无论我们对于未来的预计多么精细,都无法将一些不可知因素囊括在内,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就不得不改变计划,或者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无奈地放弃预期的计划。
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如果你频繁更改、放弃你的计划,那么,从下属和员工的角度看,他们就会认为,反正没有什么计划是真正列人章程的,他们便不会把它当回事,工作热情自然会降低。
另外,关于目标大小的问题,你设置的目标越大,那么,为此付出的努力自然也就越多,但更多现实的问题是,如果你设置的目标太大,那么,你会发现,目标始终遥遥无期,你难免会泄气,而对于接下来的努力,估计你也只会应付过去。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达到目标的过程太长,也就是说,设置的目标过于远大,往往在中途就会遭遇挫折。因此,我们发现,与其中途作废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设立这种目标。
这就是稻盛和夫的观点。自京瓷创立以来,他只用心于建立一年的年度经营计划。3年、5年之后的事情,他认为谁也无法准确预测,但是一年的情况应该大致能看清,不至于太离谱。
为此,稻盛和夫忠告所有年轻人,不要有太多的空想,而要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在生活中的多数情况下,对枯燥乏味工作的忍受和含辛茹苦应被视为最有效的提升人的意志的原则,应该为人们所乐意接受。阿雷·谢富尔指出:“在生活中,唯有精神和肉体的劳动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奋斗、奋斗、再奋斗,这就是生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我可以自豪地说,还没有什么东西曾使我丧失信心和勇气。一般说来,一个人如果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高尚的目标,那么他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18世纪早期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圣·里奥纳多,在一次给校友福韦尔·柏克斯顿爵士的信中谈到他的学习方法,并解释自己成功的秘密。他说:“开始学法律时,我决心吸收每一点获取的知识,并使之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没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绝不会开始学习另一件事情。我的许多竞争对手在一天内读的东西我得花一星期才能读完。而1年后,这些东西我依然记忆犹新,但是他们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同样,在中国,画坛宗师齐白石也是个做事专注的人,除了画画以外,在雕刻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也体现了他这一品质。
齐老先生不仅擅长书画,还对篆刻有极高的造诣,但他并非天生具备这门艺术的天赋。他经过了非常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努力,才把篆刻艺术练就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就特别喜爱篆刻,但他总是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他向一位老篆刻艺人虚心求教,老篆刻家对他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
于是,齐白石就按照老篆刻师的意思做了。他挑了一担础石,一边刻,一边磨,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就这样一直夜以继日地刻着。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不知起了多少个血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积的泥浆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终于统统都被“化石为泥”了。
这坚硬的础石不仅磨砺了齐白石的意志,而且使他的篆刻艺术也在磨炼中不断长进。他刻的印雄健、洗练,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的确,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在专注的过程中,经过了沮丧和危险的磨炼,造就出了天才。在每一种追求中,作为成功之保证的与其说是卓越的才能,不如说是追求的目标。目标不仅产生了实现它的能力,而且产生了充满活力、不屈不挠为之奋斗的意志。因此,意志力可以定义为一个人性格特征中的核心力量,概而言之,意志力就是人本身。它是人的行动的驱动器,是人的各种努力的灵魂。在伯特尔修道院镌刻着一条格言:“希望就是我的力量。”这条格言似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福韦尔·柏克斯顿认为,成功来自一般的工作方法和特别的勤奋用功,他坚信《圣经》的训诫:“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竭尽全力!”他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
相反,那些对奋斗目标用心不专、左右摇摆的人,对琐碎的工作总是懈怠逃避,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我们把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不可回避的事情来看待,我们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将它完成。和其他习惯的形成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勤勉用功的习惯也很容易养成。因此,即使是一个才华一般的人,只要他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和坚持不懈地从事某一项工作,他也会取得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