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那朵兰
每当看到兰花开,耳际就会响起一首歌:
“轻轻的推开小窗,
院中洒满金色的月光。
随着那晚风微微荡漾。
传来你轻轻的歌唱。
白兰花……啊……白兰花!
你是多么令人神往!
轻轻的歌唱,
轻轻的歌唱,
伴着我进入梦乡。
静静的南国春夜,
你在月光下悄悄的开放,
……
传来你声声的歌唱,
白兰花……啊 ……白兰花!
你引起我多少感想!
轻轻的呼唤,
轻轻的呼唤,
温暖了我的心房”。
年代久远,歌词记不全了。每当它的旋律,充满温馨的响起,就会想起那年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王玉兰老师。
那大概是一九八六年前后,王老师教了六三班那首歌。而那首歌,伴随了张丹丹快半生。
那首歌,除了动人的旋律,整首曲子充满温馨、慰藉,还有为人师者守护幼苗成长的殷殷之心。
每当听到这首歌,王玉兰老师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张丹丹眼前。
也许,音容笑貌中的笑貌两个字,来形容王玉兰老师不是很贴切实际。王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她基本不笑。
那年,王玉兰老师教张丹丹时,是语文任课教师,也是班主任。那年,她已经五十开外,快退休了。她有着一张由字型的脸、一双很有神采的大眼睛;剪着齐耳的短发,短发永远是整整齐齐、服服帖帖的贴在耳朵边上,穿着烫得平整、灰色的翻领驳壳领小西装,裤子的线条烫得笔直。
学校里的年青老师们说:王老师是优秀教师,她是昆明师范毕业生,王老师的丈夫,也是教师。他们夫妻是早年搞运动的时候,作为“XX九”被调配下来的,放到了这所乡村中心小学里,明显是屈才了。
这境遇,对王老师是屈才了,而于张丹丹而言,确是得福了,师恩福泽在这所乡村小学校舍里,伴随着山乡孩子放飞的梦。
寻常情况,去哪里找那么正统科班出身的优秀教师 ?那会的乡村教师,像王老师那个年龄的女教师,好多老师自己都没出过外省,有的就是本土高中毕业后,先来学校代课,然后进修,慢慢进的体制。或者是中专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了乡村小学任教。
显然,王老师是个特例。在张丹丹眼里,王老师是很有气质和才华的,这一点,好像王老师往那里一站,就能感应出来。虽然她已经年过半百,齐耳的短发中,已然夹着银丝,没有那些年轻美丽的女教师,富有弹性的苹果肌,但这根本就不影响她的气质。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没有PPT的年代,
阳光穿透教室的窗户,
粉笔灰的扬尘,
在冬日的阳光里翩然起舞。
那个擦黑板的值日生,
忘记了要提前抹掉上一堂课的记忆。
在粉笔灰翻飞的三尺讲台和课桌间,
浮现着一张张稚嫩的脸。
透过扬尘的间隙,
那位老年女教师,
严肃的表情,
凝重的脸庞,
两脚站得笔直,
立在教室门口。
在等一个肃静后,
庄重的迈进课堂。
以一种布道者,
与生俱来的虔诚,
开始演绎,
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执着。
图文简书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