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哎,是不是校对出错了?三人成虎我听说过,可什么叫“三三人成虎”呢?)
三人成虎你都听说过?讲来听听呗。
(好啊!我跟你说,这三人成虎讲的是魏惠王时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年魏国的大臣庞恭要陪同太子去赵国邯郸做人质,可是他担心自己走后朝廷上会有小人乘机造谣中伤他,所以临走前向魏王进言。)
那他是怎么说的呢?
(他呀,打了一个比方,问魏王:大王啊,如果有人告诉您市集上有老虎,您信吗?魏王说:当然不信啊。庞恭说,那要是两个人这样说呢?魏王说,这个……不好说啊!庞恭接着说:若是有三个人这样说呢?魏王说:也许会有吧。)
(于是庞恭说:大王啊,我将要远离魏国,从邯郸到大梁的距离可比从朝廷到市集的距离远多啦,而且到时候背后诽谤我的小人恐怕也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您明察啊!魏王答应了。可是后来呢,太子充当人质期满回国,庞恭却仍然被疏远了。)
(这个故事不是讽刺魏惠王昏庸的吗?)
是啊,但这个故事也是在讲君臣之间的信任是多么可贵,其实也是在告诫君主们,信任臣子,才能有好结果。说起来相同的故事还有两个,凑起来就是“三三人成虎”啦!
(哦?快说来听听吧!)
好啊,故事还要从秦武王说起。
秦武王是秦国历史上一位十分特别的皇帝。他天生神力,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力气、摔跤。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力士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因用力过猛而两目出血,折断了小腿。当天晚上就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死时仅有二十三岁。
而在这一年的前一年,秦武王对将军甘茂说:“寡人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通过三川郡,一睹周天子王城的辉煌。如果能满足这个愿望,即使死去也心满意足。”
甘茂心领神会,对秦武王说:“请允许我出使魏国,与魏国相约去攻打韩国(三川郡是韩国领地),并请向寿和我一同前往。”秦武王答应了甘茂的请求。
完成任务回国的路上,甘茂让向寿先回去,并对他说:你去报告大王,就说魏王答应联合伐韩了,但是请您不要伐韩。武王听了向寿的报告十分疑惑,就直接出了咸阳迎甘茂。走到息壤这个地方的时候,两个人见面了。
武王说,甘将军您为什么劝我不伐韩呢?您难道忘了寡人的想法了吗?
甘茂说,并没有忘记啊,只是有两件事想跟大王说清楚。
武王说,你说吧!
甘茂说,三川这个地方,土地广阔,人口众多,粮食积存也很多。可是如果伐韩,就要远离秦国本土,走到千里之外发动进攻,这个是很困难的。这是其一。
这二来,我是寄居在秦国的臣子,本来就不是秦国人,若统帅秦国大军奔袭千里,恐怕会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让您起疑心啊,到时候半路您叫我撤兵,岂不是我骗了魏王还得罪了韩国吗?
不知道大王您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曾参(即曾子,孔子弟子,上承孔子,下启子思、孟子,是儒家五大圣人之一。)居住在费邑时,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跑过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正在织布的母亲神情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又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母亲仍然织布神情不变。不一会儿,第三个人跑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扔下梭子,下了织机,翻墙就逃跑了(惧怕连坐)。
现在我比不上曾子贤能,您对我的信任当然也比不上曾参的母亲对自己儿子的信任,怀疑我的人恐怕也不止三个,我恐怕到时候大王您也会“投杼而走”啊!
还记得当年魏文侯派将军乐羊攻打中山国,这一打就是三年。三年后中山国被平定,乐羊志得意满回国论功,美滋滋等着文侯封赏。可是没想到魏文侯却给了他一大筐臣子们写的告状信!乐羊子连续两次行大礼,对文侯说,攻下中山非臣之功,实在是国君您的功劳啊!
所以,还是请大王不要伐韩了!
武王说,伐韩是必须的,你也是我必须用的,你要是不相信我,那咱们就在这里盟誓如何?
甘茂说,好。
于是君臣盟誓,甘茂就带着军队出发了。
战事进行了五个月之后,陷入了焦灼状态。这时告状的一个接着一个,秦武王撑不住了,派人要求甘茂撤兵。甘茂回报说,息壤还在那里,大王您难道说话不算数吗?
武王说,好,算数。于是起倾国之兵帮助甘茂,终于攻下了三川郡。秦武王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畅游三川,观赏九鼎的愿望。
(哎,等等!让我捋一捋啊,这甘茂伐韩、曾母投杼、文侯示谤,正好是三个“三人成虎”啊!)
对啊,所以是“三三人成虎”嘛!
(哦,我明白了。不过秦武王第二年就因为举鼎而死吗?这不是“一语成谶”嘛!)
是啊,虽说“死得其所”,但人们也常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就是劝告身份高贵的人,不要做危险的事,以免得不偿失。秦武王就是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啊!
(那后来甘茂怎么样了?)
哎,说起甘茂的结局还真是让人叹息不已啊!秦武王死后秦昭王即位,随后派甘茂伐魏,过程中听信了了小人谗言,甘茂不得已逃跑到齐国,后来死在了魏国。
(啊?还是没能逃过“三人成虎”的诅咒啊!)
是啊,可见对于一个臣子来说,君主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嗯,其实不仅君臣之间,人与人之间也离不开信任啊!)
是,今天故事的结尾就让我们祝愿人间信任永存吧!
(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