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国际关系》导论这门基础课的时候,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师在大频幕上打出,“to read voraciously”这几个字。课后我翻了字典,知道老师要我们如饥似渴的阅读,读经典,读大部头著作,读paper。很多年过去了,专业书籍并没读多少,但voracious 这个单词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当我在读《好绘本如何好》这本绘本入门级教材时,非常眼馋郝广才先生介绍的每一本绘本,一股脑儿把书中提到的几乎能买到的都买了下来,如饥似渴的读完了他介绍的绘本,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开怀大笑。
读毕,我只想说,大人绝对要读绘本!
理由有三:
理由一
好绘本是我们育儿的一柄利器。
帮助我们大人悄无声息的告诉孩子世界的复杂性,孩子总会有解决办法,直到生命的某个时刻,他会顿悟。
很多人,像我和孩子的爸爸一样,从外地来到北京打拼,生活节奏很快,生活压力很大。当然,父母希望给孩子更多的资源,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把我们生活上的焦虑和还有现实的残酷性(社会的差异,包括贫富的差异)传递给孩子吗?童书妈妈的群里之前讨论过。一方认为需要告诉孩子现实的残酷性,要不然孩子以后没法应对,以后会吃亏。另外一方认为没必要告诉,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当时我没有加入,只是默默地做一名吃瓜群众。因为两种观点都不太同意。前者是因为,焦虑,怕吃亏不是你自己对社会现实做出的反应吗?那为什么也要让孩子背负这种焦虑呢?就算告诉社会有多残酷,难道就能避免发生吗?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但,如果,不告诉孩子的话,让孩子去发现的话,怎么发现?有什么好的途径?这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我认为好的绘本给我们大人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是一柄育儿利器。
这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有战争,有和平,有权利的斗争,也有同理心,有包容,各种力量交替上升的。我们需要悄无声息地告诉孩子世界的复杂性,有爱,有污染,有死亡,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也许有一天,孩子愿意钻研去某个领域,并立志要做出些改变。
孩子终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大人所需要做的就是拿着这枚育儿利器,润物细无声的讲给孩子听。
理由二
好绘本助我向前一步
帮助我反省自己,帮助我暂时脱离了自私和狭隘,转而更多的去爱别人,爱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和世界。
上周末,我照看家中小姑娘,我冲她大声吼了 (背景补充,她刚刚15个月)理由是,折腾了一下午,就是不睡觉,当时我的状态也很糟糕,已经精疲力尽。孩子看到我满脸怒气,哇哇大哭,更不睡了,当时,整个屋子里弥漫着一种焦灼的味道。后来,我让孩子爹接手,自己躲在另一间屋子反思,只是觉得心口堵得慌。
我承认对孩子的嘶吼,是对当下局势一种软弱无力的表现,但依然坚持自己强势地位,并寻找一种立竿见影的解决方式,我想尽快地哄孩子睡着,好干自己的事情,完全不去想孩子为什么不睡觉,这样做,很是自私。后来,我向我家小姑娘道歉了,我说,“对不起,妈妈不该这样对你。以后也尽量不要。” 我想,如果我继续自私地下去,只注重个人利益,眼前利益,我们这个社会所有的人都跟我当时的心态一样,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读《森林大熊》这篇,作者是用荒诞的笔法和画法来揭露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所谓的工业文明对于环境的破坏和以及给其他生物带来的困扰,讽刺的意味非常浓厚。这只熊曾经一度陷入“身份危机”,就连马戏团和动物园里的熊兄弟们都无法辨认出他的同类,因为自然界已经不存在“熊”,这种物种了。当我看到当工人的熊因为打瞌睡而被开除后,反而才有机会回到树洞,开始了真正的属于熊的一生,我感到既好笑又很可悲。这里面就牵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究竟要跟自然如何相处?
当我看完《铁丝网上的小花》,眼眶湿润了。我想,如果我告诉孩子不要去救犹太小孩,注定我仅仅是个懦弱胆小的妈妈,也未必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可是,在残酷的战争面前,竟然有孩子愿意去给集中营中孩子送食物,我感受到伟大的人性之美,而这种朴素的美是超越种族,阶级,利益和权力的。
对我们大人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暂时脱离自私和狭隘,去爱我们的家人,爱别人,爱我们所生活的大自然,情况会不会好一些?因为,我们大人,相比孩子,在大多数时候是有能力做出判断和选择的。
理由三
好绘本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
我们大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孩子,其实,我们也可以像孩子一样快乐。
我爸爸妈妈帮我照顾孩子,爸爸当了一辈子老师,当教师的职业习惯在照看孙女的时 我爸爸妈妈帮我照顾孩子,爸爸当了一辈子老师,在照看外孙女时,教师的职业习惯也依旧保持着,我爸让我15个月大的小姑娘管他喊“王老师”,小姑娘处在依依学语的阶段,教啥学啥啊,所以,你懂的,管我爸喊“王老师”。我知道我老爹也仅仅逗孩子,但我深深地感到爸爸要在外孙女面前保持一种权威感。
为什么要总摆出一副权威呢?不这样就不是您的外孙女了吗?在权力关系中,仅仅是因为我们大人掌握更多的资源,我们人生经验更丰富一些,我们处于强势的一端,我们就摆出一幅权威的样子,真的好累。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孩子面前也偶尔让心底的小孩出来溜溜,活得洒脱一些,保持那份纯真和快乐呢?
在读桑达克的《厨房之夜狂想曲》时,我真心觉得,创作者放下了大人的架子,把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孩童心理全部都画了进去,才有了夜访面包房,纽约市和银河系的小男孩米奇。《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合集》这本绘本,很戏虐也很调皮,完全颠覆了读者的三观,在书中,灰姑娘并没有得到自己的水晶鞋,丑小鸭长大后依然还很丑。请问作者同志,您是有多不喜欢这些正统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当创作者放下成人的架子,把头脑中的童年记忆通过绘本的方式表达出来,会产生极具想象力甚至是颠覆性的的作品。也许我们每个大人心中都有一个孩提时代的梦,可能画不出来,或者写不出来,但没有关系,当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陪孩子一起玩耍,开启充满想象的模式,让内心里住的那个小孩出来溜溜,我们也会获得像孩子们一样的快乐。
每次雨后,我家小姑娘见到公园里的水坑,都会去踩水,之前我都是在旁边看,当一名吃瓜群众,看她开心的双脚踩水。上次,我陪她一起踩水,裤子鞋子都湿了,但是我完全不顾,踩了很多次后,真的很开心,姑娘看到我陪她一起踩,高兴极了。
人们常说,“育儿先育己”。所以,我先如饥似渴的读了郝先生提到的绘本,自己先过过“眼”瘾。 我发觉,好绘本有三大功效,帮助我们教育子女,启迪人生,并提醒我们时常保持童真童趣。
当然,会有人说,小说,电影,音乐,绘画等其它形式的载体也有同样的功能啊。
好吧,绘本是一组讲故事的组图,讲究图文并茂,且信息高度浓缩,如果你能看懂其中的奥妙,恭喜你,你的艺术领悟力和叙事能力都很棒,接地气的讲法,穿衣打扮指数,追妹子写情书能力,五颗星,如果没有的话,
那就来,一起读绘本吧。